首页 > 热点专题 > 扶贫典型

海口施茶村:生态产业兴 小康路更宽

  • 发布日期:2020-05-20 22:32
  • 来源:


  初夏,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黝黑的火山石与茂密植被交相辉映,满眼都是火山田园风光。 




  5月19日,在位于海口石山镇的海南胜嵘生物科技石斛产业园,工人在查看石斛苗的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 摄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施茶村,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情况。在乘车离开之前,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当地干部群众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

  殷殷嘱托犹在耳畔,施茶人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定。两年来,施茶村全体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咬住”绿水青山不放松,通过发展石斛、农家乐、民宿、农业电商等生态产业,村民们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广。

  做强做大产业

  新品种、深加工让产业优势不断扩大


  5月19日上午,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车程,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草南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思宁和村里10名党员终于到达施茶村。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实地考察了解当地依托特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背后的故事。

  听着讲解员的介绍,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石斛园,刘思宁感慨颇深:一个原本缺水,土地贫瘠的贫困村庄,通过党建统领,引进石斛产业,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致富路。

  今年66岁的洪尚科是施茶村党支部的老党员。退休后,他主动请缨当起了石斛园的志愿讲解员,给游客讲解施茶村引进石斛产业“点石成金”的故事。

  2013年,施茶村“两委”班子成员去海口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斌腾村民小组考察,得知在火山石和树上种出的石斛,一斤能卖出至少200元的好价钱,很是羡慕。回到村里,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兴奋地向村民们介绍了石斛产业。当看到大家有些犹豫,洪义乾率先示范,拉着亲戚们三亩五亩地拼土地,整出了一块200亩的石斛种植基地。

  很快,原本撂荒的石头地,种上了翠绿的石斛苗。富硒的火山石,为石斛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除了土地租金、分红收入,村民在石斛园打工还能领取工资。看到石斛园办得红火,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参与入股。

  2016年5月19日,在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举办的优电联盟竞购活动上,石斛鲜条以每斤200元的价格共拍出1万斤“期货”,这让施茶村的火山石斛在全省迅速走红。

  “2018年,施茶村的石斛产值已超过800万元。”洪义乾介绍,这两年,施茶人一天也不松劲,又清理了300亩荒山,全村石斛种植面积已达到500多亩。

  石山镇打造火山石斛小镇的发展定位吸引了企业的目光。2019年1月19日,海南胜嵘生物科技石斛产业园在相邻的建新村揭牌,投资1.17亿元,园区占地面积110亩。该公司与皖西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科研队伍。

  “我们入驻后,立马和施茶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因地制宜驯化了适合海南高温高湿环境的石斛苗,培育了保健药用价值更高的米斛品种,并且帮助合作社把用苗成本从每株3.5元降至1.5元。”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组培室主任、海南胜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军介绍。

  除了扩大面积、提升品质,石斛深加工产品也在不断丰富。从最初的石斛鲜条,到现在的石斛盆景、石斛饮片、石斛酒、石斛化妆品等,一条涵盖组培、育苗、种植、深加工、科研的石斛全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促进农旅融合

  “一村一品”让村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


  “农业+旅游”一直是施茶村的特色和重要发展方向。

  “农旅融合,首要就是基础设施的提升,再就是生态环境的打造。”洪义乾说。

  两年间,石斛园已从过去单纯的产业园华丽转身为热门旅游景点,每年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这不仅让农家乐、民宿的生意红火,更为整个施茶村带来了人气、注入了活力。

  看到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2018年7月,原本在博鳌工作的“90后”洪晓曼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农家乐。

  建生态停车场、开发石斛特色菜品、在互联网上进行营销……洪晓曼思路活络,靠特色和服务把客人留住。“农家乐开业以来,我们家不仅还清了几十万元外债,还用赚的钱装修了房子,买了一辆小轿车,全家人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洪晓曼说,当初辞职回乡创业,她心里还打鼓。现在每天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她内心坚定、干劲十足。

  民宿产业同样蓬勃兴旺。施茶村已打造了开心农场、美社有个房、火山石坞等6家民宿,且各有特色。空气优良、环境温馨、食材新鲜,这些具有火山风情的民宿对外来“候鸟”格外有吸引力。

  疫情期间,洪义乾带领村民们抓紧官良村古法豆腐坊、根雕展览馆的建设,计划将其打造成新的旅游景点。“我们根据施茶村下辖8个自然村各自的特点,积极打造‘一村一品’,最终达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分红’。”洪义乾说。

  从过去的“种植养殖业+外出务工”,到现在的“外出务工+家门口务工+特色农产品种植+旅游服务+土地或民房入股分红+农业电商”。收入渠道的拓宽,让乡亲们的小康之路走得越来越稳健。

  一组数据是施茶人幸福生活的最好注脚:人均收入由2017年的1.45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2.4万元,年均增长超30%。

  筑牢战斗堡垒

  “充电蓄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我非常幸运,在施茶的4年,亲眼见证、参与了村庄一点一滴的发展。”王朝是石山镇互联网农业小镇运营中心负责旅游产品销售的工作人员。这几年,家乡的红火发展让她备受鼓舞。王朝不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还报名参加了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大专班,学习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

  现在,每天下班,把孩子安排妥当后,王朝都会雷打不动地坐在电脑前,边听在线课程边认真做笔记。“培训是免费的,学期3年,通过考核就可以获得国家开放大学颁发的大专学历证书,我很珍惜这次机会。”王朝说,授课的老师都很专业,“课上讲的一些营销技巧,我都可以用到工作中。”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施茶村20多年发展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为施茶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

  “党员干部是施茶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也需要更新换代。所以我们党支部启动了‘充电蓄能’工程,除了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大专班,我们还会定期邀请党校、大中院校以及社会上的专家,根据施茶村的特点,开设专题讲座,内容涉及理论教育课程、党性教育课程、以党建促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治理、民宿发展、农旅融合等方面,以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素养,进一步筑牢党建战斗堡垒。”洪义乾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施茶人以党建为引领,把劣势转变为优势,利用火山地貌发展石斛产业,积极探索休闲旅游产业。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 。”中午离开前,刘思宁若有所思地说,回到草南村后,他也要以施茶村为榜样,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产业为纽带,通过找准特色、科学发展,带领村民走上“共富追梦”的道路。

原标题: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依托
海口施茶村:生态产业兴 小康路更宽

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计思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