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2017年扶贫日活动

“扶贫宣传乡村行”采访活动稿件汇编

  • 发布日期:2017-10-17 15:49
  • 来源:

“扶贫宣传乡村行”采访活动稿件汇编

      临高县布佛村推行养殖果子狸

低成本高收益助力脱贫

2017-09-26

核心提示: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布佛村果子狸基地里养殖的果子狸。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陈元才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临高926日消息(南海网见习记者 胡丽齐 通讯员 王丽妹)从去年开始,我们引进发展果子狸产业,带领村民从养猪场、深水网箱养殖项目及种植果树等方式增加收入,目标是在今年年底,让8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926日上午,南海网记者跟随扶贫宣传乡村行釆风组到海南省临高县和舍镇布佛村委会釆风时,布佛村委会第一书记符敬民如是说。

  布佛村是临高县和舍镇较为偏僻的一个行政村,共8个自然村3961665人。人多地少,交通不便,农业基础发展薄弱,种养业和外出打工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增加贫困户收入,和舍镇镇委镇政府经考察果子狸产业后,在布佛村整村推进发展果子狸养殖项目。合作社采取供销社+村支部(村委会)+贫困户+基地的模式,基地占地面积13.7亩,总投资300万元,前期投入150万元。由供销社引进种苗和技术,并投资入股5万元;由村支部引导村民成立裕发专业合作社;由政府贴息,农信社为该村90户贫困户各贷款2万元作为股金,抱团发展果子狸养殖产业。

村民正在喂养果子狸。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陈元才摄

同时,为确保贫困户收入,合作社第一年养殖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对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10%,即每年每户至少收益2000元。往后每年视合作社盈利按照比例全部分红。

  果子狸易养殖,抗病能力强,社会需求量大。目前海南每年果子狸的需求量缺口约有5万只,发展前景很大。而且,合作社已与果子狸收购公司签订购销协议,销路可保障。临高县和舍镇公销社主任王振生告诉记者,目前引进的315头种狸已成功产出79只果子狸幼苗,计划雌狸达到四百只时,将引导贫困户进行种苗零散养殖。贫困户养殖的果子狸出栏后,贫困户可在市场上自销或由合作社回收,让贫困户在每年领取分红的同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增加其收入,确保永续脱贫。据了解,今年,该村村党支部已组织贫困户前往琼中等地学习饲养果子狸技术,目前,贫困户已初步掌握饲养技术。

  当天下午,采风组来到布佛村果子狸基地,在干净整齐的狸舍周围,记者看到有很多香蕉树、木瓜树、石榴树等果树。这些是我们特地种植的,是饲养果子狸的食材,主要是香蕉、木瓜等农村常见水果,成本支出较低。王振生与记者算起了果子狸经济账,按市场行情估算,养殖一只果子狸每天的成本为0.6元,14个月左右出栏,约811斤,每斤120元,除去成本及工人工资等费用,每卖出一只果子狸可纯盈利至少750元。后续我们还将扩大养殖规模,扩建果子狸舍。计划2018年养殖规模达1000只,预计年产值近100万元。届时,农信社将继续为贫困户贷款1万元作为股金,帮助贫困户增加分红量,提高收入水平。

  据悉,今年,该镇政府将策划打造和舍一日游路线,随着果子狸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借势打响布佛果子狸品牌,依托和可水库等地理区位优势,引导贫困户发展农家乐,让游客到村庄钓鱼游玩,品尝果子狸,增加村民收入。

  除了果子狸产业给贫困户带来收益以外,布佛村在海南省中改院和临高县财政局的帮扶下,村民开始种植红心蜜柚、黄皮、椰子等作物及加入鸣旺养猪场、海丰公司深水网箱养殖项目,增加收益。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全境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47公里,陆地面积1317平方公里,辖10个镇、1个农场、176个村()委会,人口51.2万。围绕一标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临高县延续去年的扶贫标准,对贫困户安排了每人6000元、巩固提升户每人800元、已脱贫户每人800元的帮扶资金推进产业发展;对住在D级危房的贫困户给予6.5万元帮扶资金进行危房改造;同时加大教育、医疗帮扶保障力度;着力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大幅降低散种散养产业扶贫的比例,不断完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其中,该县形成规模的重点产业和专业合作社有45个,产业组织化程度达到76.08%,辐射带动贫困户400818643人,覆盖率83.9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南林村

八大举措推进整村脱贫

2017-09-26

2014年起,我国将每年的1017日设立“扶贫日”。作为今年国家扶贫日海南省的主题扶贫活动之一,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于今天(26日)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来自省内多家媒体的20名记者分中线、西线两路进行走访采风。

记者所在的中线小组今天下午来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南林村。南林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2016年,南林村被列为整村推进脱贫村。南林村委会有6个村小组:什丁、什龙、新民、庆月、大村、新村和一个村委会经济场,总户数383户,共1615人。

据南林乡扶贫办主任梅因有介绍,南林村以前基础设施落后,人多地少,贫困户多是因病和致富途径少而致贫。

目前南林村通过发展牛大力种植、豪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改造、整合财政资金、实行劳务输出、科技人才支援、生态补偿、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兜底等八大措施脱贫。

据南林村致富带头人谭健方介绍,村里地少人多,因此大家便在有限的土地里科学种植了泰国金椰和牛大力、槟榔等作物,村里的贫困户入股分红,一起打理。

南林村里的贫困户李雄,早年因车祸致脑部受损,残疾致贫,与妻子谭珠莲一起育有两个子女,生活一度拮据。据李雄介绍,在政府的资金补贴、危房改造以及村委会、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帮助下,自己家里也种植了牛大力,养殖了豪猪,子女可以上学了,对现在的生活他很欢喜,也对未来美好新生活有很大期望。

南林村党支部书记李进英向记者介绍,全村贫困户共有69户,238人;截至目前,脱贫63215人,新增因病返贫户623人。

对于返贫户及下一步的整村推进脱贫工作,南林村党支部书记李进英告诉记者,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村里将继续以产业脱贫为主导,运用互联网+的方式管理农村党建与整村脱贫工作,通过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八大脱贫措施来推进整村脱贫。


保亭贫困户黄情武辛勤劳动

种养结合摆脱贫困

2017-09-26

核心提示: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俗话说“三十而立”,刚过而立之年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田滚村委会什运村村民黄情武,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户,他不等不靠,凭着自己的双手,加上保亭相关部门、帮扶干部等帮助下,他成功脱贫,日子越过越好。

  “这是自己培育的辣椒苗,我得把杂草拔一拔,过段时间就可以把辣椒苗种到田地里。”926日下午,34岁的黄情武在自家后院土地上清理着杂草。几十分钟后,他站起来抹了抹头上的汗水。“老婆,我们该去喂鸽子了。”黄情武和妻子蓝雅恋一起走到百余米外的鸽舍,途中还路过一片槟榔林,这也是他承包的1100株槟榔树。

  黄情武是家中长子,2008年他正式分家,由于缺少土地、资金和技术,黄情武一家生活得不大如意。“以前和妻子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有活就干,没活只能闲在家。”回想起曾经的“苦日子”,黄情武一阵摇头。黄情武也曾想过外出打工,但一对年幼的子女是他和妻子的牵挂,只能靠着微博的收入维持着日常生活,甚至还有揭不开锅的时候。2014年,黄情武被保亭列为贫困户。

  保亭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锦全作为黄情武的帮扶干部,多次到黄情武家中跟他拉家常、谈心,分析贫困的原因和脱贫的办法。“以前以为自己就只能这么浑浑噩噩地生活着,但帮扶干部、村干部都经常鼓励我,而且扶贫政策非常好,给了我很大的信心。”黄情武说。

  2014年,黄情武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除了打理好自己1亩多种植水稻的土地外,还“赊账”承包了6亩土地种植冬季瓜菜。帮扶干部和相关部门为他免费提供了化肥等,但由于缺乏技术,种植的冬季瓜菜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不尽人意。

  “你不能蛮干,要有技术。”黄情武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听从李锦全的建议,每当县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技术员进村传授种养技术时,黄情武和妻子两人都会去听讲,如果遇到事情,两人也一定会有一人赶去听讲,回来再跟对方细说。凭着不断积累,黄情武种植冬季瓜菜越来越好。

  “我种了有豆角、朝天椒等冬季瓜菜,2016年就收入1万多元。”黄情武赚钱的背后,是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到了种植冬季瓜菜的9-10月,黄情武每天清晨5点多起床、6点到田地里,开始犁地、插苗、浇水等,中午12点回家吃午饭,简单休息会又再次回到田里,顶着太阳一直劳作到傍晚6点多。

  如果当时种植的是豆角,为了保证豆角采摘后的新鲜,能卖出好价钱,黄情武和妻子每天晚上8点多打着手电筒来到田里摘豆角,3个多小时后回家睡几个小时,次日凌晨3点多再起床去摘豆角,这些摘下来的豆角要进行清理、捆扎,天一亮就送到市场去卖。“虽然累一点,但没关系!

  20163月,黄情武再次“赊账”承包了1100株槟榔树,同年9月份其中700株槟榔树挂果。为了省去采摘槟榔一斤5角钱的人工成本,黄情武自己动手摘槟榔、分拣、打包,除去地租和养护成本外,他通过卖槟榔又赚了3000元。

  除了种植冬季瓜菜、承包槟榔林,2016927日,在村委会的帮助下,黄情武进入鸽子合作社学习养殖技术,而且相关部门还给他免费送来了108对鸽子、搭起了鸽舍,黄情武的脱贫致富又多了新路子。“我这里有108对鸽子,大概每个月可以产70只乳鸽,每只乳鸽卖20元,每个月收入大概有1400元。”黄情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黄情武还是能省就省,他不抽烟、不吃槟榔,身上穿的衣服还是几年前的衣服,黄情武把赚来的钱变成了电视机、冰箱和60平方米的新房地基。

  自身的勤劳肯干加上保亭相关部门、干部的扶持帮助,还有多种发展方式,黄情武一家在2016年底脱了贫,但他并不满足当前的现状。“我的目标不仅仅只是脱贫,我还想早点过上小康生活,让一家人生活过得更好!”黄情武计划把冬季瓜菜种植面积扩大至12亩,让这个“小目标”早日实现。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保亭926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高鹏 通讯员 张俊林)


承包槟榔树养鸽子

保亭什迎村贫困户黄情武勤劳脱贫

2017-09-26

编者按:926日至930日,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组织省级主要媒体20名记者深入20个扶贫点,进行为期5天的走访采风,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采风记者分为两个小组,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到西线、中线整村推进项目成效明显的贫困村开展走访采风,全面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记录下脱贫攻坚一线最真实、最鲜活的样本。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徐明锋 通讯员张俊林 摄影报道)“接下来三年的时间,我计划扩大冬节瓜果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213亩,把新房子盖起来,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34岁的保亭县三道镇田滚村委会什迎村小组村民黄情武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道。

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6年脱贫

926日,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探访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田滾村委会什迎村,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见到了于2016年脱贫的黄情武。

黄情武是什迎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6年脱贫。

“我家有四个兄弟,家里的土地少,2008年分家后,我们一家四口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1亩多的水田维持,还有两个小孩要上学读书,不得不帮别人干活,打零工挣钱。”黄情武说,由于贫困,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2016年脱贫。

黄情武告诉记者,为了增加家庭收入,2016年,承包了1100株槟榔,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善家庭条件,去年有700株挂果,承包价1万元,卖出槟榔收获2万多,除去成本价,挣了三千多元。

“光靠承包槟榔,还不能达到脱贫致富,后来在村委会的帮扶下,把我拉入合作社养鸽子,通过养鸽子来增加家庭收入。2016927日,我学到养鸽技术后,还免费领到了108对鸽子,又多了一条脱贫之路。”黄情武充满激情告诉记者,政府免费送鸽子给他,帮他搭起鸽子笼,还教会他养鸽子的技术。

黄情武告诉记者,家里橡胶没有,当时还想通过养殖把家庭经济提高一点,因为鸽子销路还可以,所以就想养鸽,可是当时没有什么门路,不知道如何养鸽子,就在他苦苦找寻养鸽路子的时候,整村推进产业扶持脱贫政策给他带来的希望,给他送到了技术培训的机会,给他送来鸽子。

他还给记者算起一笔账来,108对鸽子每个月产70只乳鸽,每只20元,每个月有差不多有1400元收入这样。

勤劳,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脱贫

勤劳脱贫。黄情武除了承包1100株槟榔树,养了108对鸽子,还承包6亩的地种植冬季瓜果蔬菜。黄情武在分家时,分到了一亩多地,后来为了增加收入,又承包了6亩地,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植冬季瓜果蔬菜,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为了改善生活,每天6点就开始起床去地里干活,然后12点回来吃饭,简单休息一下,一点半又出发到地里了,干活到6点半才回来。”黄情武说,如果是瓜果蔬菜种植季节,晚上八点半还要到地里摘豆角,晚上十一点半回来,睡到凌晨三点半便起床继续摘豆角,一直到天亮,因为要保证豆角的新鲜。

926日下午,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见到黄情武时,他和他的爱人蓝雅恋正在鸽子房里喂养鸽子,之后到地里为冬季瓜果蔬菜幼苗除草。当记者问黄情武累不累时,他回答:“肯定累,但是为了改善生活。”2016年,黄情武家添置了电视机和电冰箱,同时,60多平方米房子的地基已经打好,将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房子盖起来。

“黄情武是通过勤劳,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脱贫。”田滚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鸿钢说。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王铭 邝清晶 通讯员 王丽妹 摄影报道)“今年内一定要脱掉这顶穷帽子,我有信心。”临高县皇桐镇富雄村委会的贫困户张万全笃定的说。富雄村,委会位于黄桐镇东南部,辖有的6个自然村小组,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于传统的农业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最易造成因灾致困,因灾返贫。过去,贫困户对于贫穷似乎已经习以为常,那么是什么让富雄村贫困户一改原先“等靠要”的懒贫思想,信心倍增的摆脱贫困呢。记者来到富雄村,答案摆在了眼前。

据悉,往年富雄村贫困户达75户,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而如今,在临高县委县政府、黄桐镇委镇政府和海南省烟草专卖局的帮扶下,富雄村拥有了自己的养殖产业和林下经济,巩固提升的贫困户已有67户。当前更是积极参与到百镇千村建设中,势必稳中求胜的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因地制宜,推动扶贫产业发展

据驻村第一书记龙海介绍,近年来富雄村委会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引进到扶贫资金160多万元,推动落地扶贫项目9个,如创建临高县首家农村电商平台“黄桐农鲜汇”、火龙果种植基地、乡村广场、文化戏台等,说到这些项目,龙海书记如数家珍。更值得一提的是,富雄村还创建了全国唯一的(橡胶)林下雪茄烟叶种植试验基地。“这个项目试验一旦成功,意义十分重大。首先是发掘了新兴的林下产业,盘活了现在全省大面积闲置的橡胶林。其次,相对于现在搭棚种植雪茄烟叶的方式,橡胶林下种植雪茄烟叶投入更少、见效快。并且海南与古巴、多米加尼等世界著名雪茄烟叶生产地条件相近,气候相似。具备了种植的先天优势。”龙书记说。

因时致益,整村推进巩固脱贫成果

不仅是积极落实和开发“短平快”扶贫项目,在长远规划上,富雄村更是紧跟百镇千村建设的步伐,记者来到富雄村当天,恰逢该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企业方到村里正式开工,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当前建设工程的一二期将完成全村110栋民宿外立面的统一改造以及全村太阳能路灯的铺设,争取在今年春节前后完工,让村民们过一个崭新的春节。后期的规划是对村里的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建设,争取打造一个特色的乡村景观,让村民顺利的吃上旅游饭。

目前村里已经落实了很多基础设施的配备,例如根据全镇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以美万村三百年连理大榕树为支点,以优美的田园风光为背景,建成了一个以“红土爱恋,美万连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露营休闲广场,并配套建设了一个排球场,为下一步的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龙海书记介绍称。

张万全是因学致贫的一户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平时靠务农和打散工的收入很难维持,以前光靠着政府的帮扶,自己没有真正去想一条致富路,现在村里那么多机会已经在眼前了,我要摆脱以前的旧思想,靠自己的劳动脱贫。张万全说。


探访保亭县田滾村村委会什迎村

种瓜果种槟榔养鸽子村民

黄情武勤劳致富

2017-09-27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徐明锋通讯员张俊林摄影报道)接下来三年的时间,我计划扩大冬节瓜果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213亩,把新房子盖起来,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34岁的保亭县三道镇田滚村委会什迎村小组村民黄情武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道。

926日,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探访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田滾村委会什迎村。926日下午,商报记者见到了去年脱贫的黄情武。当时,他和爱人蓝雅恋正在鸽子房喂养鸽子,之后又要到地里为冬季瓜果蔬菜幼苗除草。

黄情武是什迎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了增加家庭收入,2016年,他承包了1100株槟榔,去年有700株挂果,承包价1万元,卖出槟榔收获2万多,除去成本价,挣了三千多元。光靠承包槟榔,还不能脱贫致富,后来在村委会的帮扶下,我进入合作社养鸽子。去年927日,政府还免费送给他108对鸽子,帮他搭起鸽子笼,还教会他养鸽子的技术。我又多了一条脱贫之路!黄情武充满信心地说。他还给记者算起一笔账,108对鸽子每个月产70只乳鸽,每只20元,每个月有差不多有1400元收入。

除了这些,黄情武在分家时,分到了一亩多地,后来为了增加收入,又承包了6亩地,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植冬季瓜果蔬菜,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为了改善生活,我每天6点就起床去地里干活,12点回来吃饭,休息一下,一点半又去地里干活,6点半才回来。黄情武说,如果是瓜果蔬菜种植季节,晚上八点半还要到地里摘豆角,晚上十一点半回来,睡到凌晨三点半便起床继续摘豆角,一直到天亮,因为要保证豆角的新鲜。

当记者问黄情武累不累时,他回答:肯定累,但为了改善生活,再累也值得。2016年,黄情武家添置了电视机和电冰箱,同时,60多平方米房子的地基已经打好,他将通过努力,把房子盖起来。

黄情武是通过勤劳,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脱贫。田滚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鸿钢这样评价。


临高县富雄村脱贫“攻略”

种雪茄创新“林下经济”打基础

谋划乡村旅游

2017-09-27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王铭邝清晶通讯员王丽妹摄影报道)富雄村,委会位于皇桐镇东南部,辖有的6个自然村小组,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往年富雄村贫困户达75户,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如今,在临高县委县政府、皇桐镇委镇政府和海南省烟草专卖局的帮扶下,富雄村拥有了自己的养殖产业和林下经济,巩固提升的贫困户已有67户。

据驻村第一书记龙海介绍,近年来富雄村委会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引进到扶贫资金160多万元,推动落地扶贫项目9个,如创建临高县首家农村电商平台皇桐农鲜汇、火龙果种植基地、乡村广场、文化戏台等,说到这些项目,龙海如数家珍。更值得一提的是,富雄村还创建了全国唯一的(橡胶)林下雪茄烟叶种植试验基地。

不仅是积极落实和开发短平快扶贫项目,在长远规划上,富雄村更是紧跟百镇千村建设的步伐,记者来到富雄村当天,恰逢该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企业方到村里正式开工,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当前建设工程的一二期将完成全村110栋民宿外立面的统一改造以及全村太阳能路灯的铺设,争取在今年春节前后完工,让村民们过一个崭新的春节。后期的规划是对村里的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建设,争取打造一个特色的乡村景观,让村民顺利的吃上旅游饭。

目前村里已经落实了很多基础设施的配备,例如根据全镇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以美万村三百年连理大榕树为支点,以优美的田园风光为背景,建成了一个以红土爱恋,美万连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露营休闲广场,并配套建设了一个排球场,为下一步的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万全是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平时靠务农和打散工的收入很难维持。以前光靠着政府的帮扶,现在村里有那么多脱贫的机会,我要摆脱旧思想,靠自己的劳动脱贫。张万全说。


送鸽苗教技术,保亭贫困户黄情武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精准扶贫,帮我摘掉贫困帽”

2017-09-27

本报讯昨日,记者来到保亭三道镇田滚村委会什迎村,走访曾经的贫困户黄情武,见证了他家在政府的帮扶下,通过养鸽子、种槟榔树成功摘掉贫困帽。如今黄情武一家收入越来越高,年底还准备盖新房,“党和国家给了我们那么多优惠政策,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黄情武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见习记者刘柯娜  通讯员张俊林/

  养鸽子一个月收入1400

  今年34岁的黄情武告诉记者,2008年他与父母兄弟分家时仅得1亩多地,当时一双儿女尚且年幼,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和妻子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开支也逐年增加,黄情武的生活压力更大了,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2014年他决定承包6亩多农田种植冬季瓜菜。

  田滚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林鸿钢告诉记者,2014年黄情武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走访询问,考虑到他家有自由劳动力,且劳动积极性非常高,所以帮扶干部决定对他家进行产业帮扶。黄情武之前萌发过养鸽子来增加家庭收入的念头,但苦于没养殖技术,找不到门路,不敢贸然行动。帮扶干部得知后,决定在养鸽子方面对他进行帮扶,去年9月黄情武成为村养鸽合作社一员,帮扶单位免费为他搭建鸽舍,提供了108对鸽子苗,还教会他养鸽子的专业技术。

  昨日记者来到黄情武的鸽舍看到,鸽舍面积不大,就搭建在自家槟榔树旁,但在黄情武的精心照料下,一只只鸽子十分活泼。据黄情武介绍,现在他家鸽舍每月可出售70只乳鸽,按每只20元计算算,一个月可收入1400元。

  养鸽子挣到一些钱后,黄情武又花1万元承包了1100株槟榔树,去年有700株挂果,收入2万多元。

  “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如今,黄情武一家不仅有108对鸽子苗、6亩多的冬季瓜菜,还有1100株槟榔树,收入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去年他家也成功摘掉贫困帽。脱贫后日子一天天变好,家里不仅添置了彩电、电冰箱,还在原来三房一厅的基础上,又有了盖新房的打算,“宅基地已经打好了,就看今冬季瓜菜收成如何,好的话房子今年就可以动工了,到时候就有专门的厨房和洗澡的地方了。”黄情武说。

  黄情武说,自己的儿子今年14岁,女儿12岁,都在上初中,为了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他决定等资金充足后,继续扩大农田承包面积用来种冬季瓜菜。“只要勤劳苦干,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对于未来黄情武充满信心。

据了解,在2016年整村推进过程中,通过保亭相关部门投入121.34万元,为田滚村贫困户购买化肥、鸽苗、土鸡苗、猪苗等。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建档立卡户开展种植、养殖和就业技能培训360多人次,帮助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

临高县和舍镇布佛村委会

抱团养果子狸 90户贫困户成股东

2017-09-27

南国都市报926日讯(记者文盛通讯员王丽妹山中果子狸,水里白鳝鱼。民间一句俗语道出了果子狸的经济价值。今年1月,布佛果子狸养殖基地落户临高县和舍镇布佛村委会。在镇政府的帮持下,当地90户贫困户用政府贴息的小额贷款作为股金加入,抱团发展果子狸养殖业。与此同时,90户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股东,每户年收入至少增长两千元。

  贫困户用免息贷款抱团养果子狸

  26日中午,在布佛果子狸养殖基地,管理人员李景生拿着刚摘下的新鲜木瓜,挨个放在果子狸的食槽里。一脸呆萌的果子狸享受完美食后,回到角落开始惬意地午睡。

  据了解,和舍镇布佛村人多地少,是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们都以种植橡胶为生,但近年来胶价下跌严重,让不少村民成了入不敷出的贫困户。去年初,在包点临高县领导、县财政局、县供销联社、县农信社的大力支持下,和舍镇委、镇政府进行了市场调查,并组织人员前往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地调研学习,最后决定在整村推进的布佛村发展果子狸养殖项目。

  今年1月份,布佛果子狸养殖基地正式落地,建成狸舍288间并引进种狸315只。当地90户贫困户通过政府贴息的小额贷款入股基地,共同发展果子狸产业。

  果子狸不仅风味独特,而且皮毛是制裘原料,针毛可以制笔,连脂肪都能作为医治烫伤的良药和制作化妆品的高级原料,每只的纯利润至少有750元。我省果子狸的需求量缺口每年约5万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李景生对记者说,为确保贫困户有收入,第一年将对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往后每年视盈利情况,按照入股比例全部分红。这就意味着,布佛村每户贫困户年收入至少增长两千元。

  此外,养殖基地将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并且提供种苗进行零散养殖。等果子狸出栏后,如果市场销售情况不佳,我们将会全部回收。让他们在每年领取分红外还能凭着劳动挣钱,实现永续脱贫。他说。

  据和舍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果子狸养殖规模扩大,将打造和舍一日游路线,引导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增加村民收入。

  临高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

  布佛村的果子狸养殖基地,是临高推进特色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临高海丰公司的深水网箱养殖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以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实现分红脱贫的扶贫方式,全县9个镇1906户贫困户参与其中,每年获得不低于10%的分红固定收益;道灶村利用村庄四面环海及红树林浅海滩等资源优势,引导村民成立咸水鸭养殖合作社,由贫困户出资入股发展养殖业。目前,项目正常运营,经济效益显著,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博厚镇新贤村创办千亩凤梨精准扶贫基地,创建政府+农行+公司+合作社+农民产业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

  据悉,临高县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推动贫困户以土地或扶贫资金入股,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调动贫困户参与规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抗风险能力。目前,临高县形成规模的重点产业和专业合作社有45个,产业组织化程度达到76.08%,辐射带动贫困户400818643人,覆盖率83.94%


贫困户危房改造有补贴

临高已有311414022人脱贫

海南特区报2017-09-27

本报讯 “如果没有政府帮扶,给我6.5万元危房改造款,我这个新房建不成!昨日上午,临高皇桐镇富雄村委会美万村村民张万全站在自家新房前兴奋地告诉记者。记者韩建东通讯员王丽妹

  据了解,张万全家有旱田3亩、水田各3.5亩,老婆在家种地,他农闲时出外打零工,一年家里收入一万多元,勉强维持生计。张万全有三个孩子,两个孩子在吉林上大学,每年学费85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5年,临高开始扶贫攻坚,政府给张万全两个上大学的孩子每人每年3000元的补助,帮扶该村的省烟草专卖局一次性补助他5000元。村里聘请他当保洁员,每月给他500元工资,村里有需要时还会以每天100元的工资,请他去干杂活。去年,张万全一家摘掉贫困帽,和村委会其他67289人成为巩固提升户。今年,他家的危房纳入全县危房改造项目,政府补助6.5万元,他拆掉自家的危房,盖上了框架结构的一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昨日,记者在美万村看到,该村已经安装了体育锻炼器材,有阿婆在扭腰机上锻炼,水泥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侧开始竖立电线杆。据了解,为了推进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省烟草局、临高县政府分别投资500万元,目前全村298110栋村民住宅进行外立面装修,黑石块为主,白线围边,体现古典风格。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期工程——外立面装修和太阳能路灯,926日正式开工,争取春节前完工。

  作为全国贫困县的临高共申请纳入贫困户1072348088人(含返贫户3611525人),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临高组织3000多位定点帮扶单位的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上,用真心真情帮扶,推动脱贫各项措施精准落地,对贫困户安排了每人6000元、巩固提升户每人800元、已脱贫户每人800元的帮扶资金,对住在D级危房的贫困户给予6.5万元帮扶资金进行危房改造。截至831日,临高已有311414022人脱贫。


保亭共村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扶产业不忘帮文化教育

2017-09-27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李艳玫 通讯员张俊林

926日下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小学一片欢声笑语,该校27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去年9月,该校新建的主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学生们再也不用挤在用石头砌成的危房里上课。

2017926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教学点,孩子们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去年9月,有关部门投入130多万扶贫资金,把学校的危房变成了新房,27个孩子终于有了安全的学习环境。本报记者王凯摄

据介绍,2016年保亭投入了近百万元重建共村小学,目前3间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已经投入使用,图书室、营养餐室、学校围墙和大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全部竣工。

过去的教室,由石头堆砌而成,缝隙多,晴天太阳暴晒,雨天还会漏雨,学生们的上课环境特别艰苦。该校校长黄运成告诉记者,如今搬进了新教室,不仅硬件条件变好了,软件条件也有了改善,教室里安装了新媒体设备和监控设备,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校园安全系数。

2017926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教学点,孩子们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去年9月,有关部门投入130多万扶贫资金,把学校的危房变成了新房,27个孩子终于有了安全的学习环境。本报记者王凯摄

作为我省妇女联合会的定点帮扶村,去年,省妇联还联合创蜜圈社会爱心组织在保亭南茂中学设立创蜜圈春蕾班,捐资3.6万元资助20名贫困家庭女孩读初中。

扶贫,不仅要帮助村里发展产业,还要帮教育、帮文化。共村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隋耀达告诉记者,该村一方面建设共村黑山羊养殖基地,发展产业;另一方面,打造村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重建共村乡村大舞台,升级图书室,合办农民夜校等。

农民夜校的学员黄昌平告诉记者,在农民夜校里,他曾上过计算机应用、种养技术、文秘写作等课程。通过农民夜校,我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多了一门技术,相当于多了一重生活保障。该村村民黄昌平说。

2017926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教学点,孩子们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去年9月,有关部门投入130多万扶贫资金,把学校的危房变成了新房,27个孩子终于有了安全的学习环境。本报记者王凯摄

隋耀达告诉记者,扶贫不仅要提高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为丰富村民生活,该村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还配备了电脑音响,安装健身路径等硬件设施。前段时间,该村举办了广场舞培训班,很受村民的欢迎。

以前,我们都是在家自己摸索着跳,现在村里专门请老师教我们,真是幸福。共村村民黄海香告诉记者,通过广场舞培训,不仅丰富了她的生活,还增加了自信,心态越来越好了。

保亭党建促脱贫

打造新模式让贫困户变股东

2017-09-27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村庄实地采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经验、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等。

入秋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天气依旧炎热,而该县的扶贫工作也如天气一样如火如荼地开展。保亭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有效的精准扶贫措施,让贫困户“摘掉帽子”,生活得越来越好。2016年,全县脱贫1754户、7023人,2017年上半年脱贫310户、1179

党建促脱贫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201410月开始,保亭积极探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途径,在全县464个村小组深入开展三信三爱(信党信法信组织爱村爱邻爱亲人)活动,构建党委抓支部、支部带小组、小组管党员、党员联系户的树型模式,建立党群议事日、美丽村庄日、美丽村民日、村民学习日四项制度。

党小组会上,每名党员根据自己与村里农户的居住远近、平时交往情况,自愿、就近结对联户,联系1-5户农户,确保联得上、叫得动、带得好。每名党员都有一本联系农户问事本,问事本不仅要记录党员及其联系户名字、家庭生产生活、收入等基本信息,还要记录所联系农户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以及加强村社区治理的建议等情况。党员不仅收集民意,还有教育帮扶责任,如负责通知农户开会、宣传有关惠农政策、调节矛盾纠纷和帮助发展生产等责任。每名党员公开向全村公开承诺,每季度为村里或联系户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另外共设计了计生、宣传、卫生监督等10种岗位,党员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认领岗位。同时将党员联户情况制成树型模型图,在村公开栏公开,既公开党员身份,又公开其服务承诺;既公开其联户情况,又公开其认领的岗位、工作职责。

三信三爱平台的基础上,实施党员+贫困户帮扶,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建指导员的骨干作用,党员与贫困户结成攻坚搭档。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能人,让本土人才回流,打造起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

新政镇新建村的村两委委员盆德全,在担任村干部之前长年在广州打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回家创业,创办了降真香合作社,将2045贫困对象吸纳加入合作社,使贫困户不仅能够学习掌握技能,还能通过合作社入股获得分红、薪酬等方式实现长效脱贫。目前,全县农村党员帮扶贫困对象共225714人。党建促脱贫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托管托养模式贫困户变股东

缺少土地、缺少劳动力、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如何脱贫?保亭三道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采取政府购买种苗,引导贫困户以扶贫物资入股,通过合作社托管托养模式统一管理销售,以定期分红发放现金,让贫困户变股东,实现脱贫致富。

保亭新保养鸽专业合作社位于三道镇田滚村委会,201611月,三道镇利用产业扶贫资金购买种鸽3000对并搭建起鸽舍,该合作社在村里建设养殖鸽子所需厂房,这些种鸽托管托养在合作社。合作社共有21户贫困户纳入种鸽托管托养,根据每年四个季度分红的模式,目前为止已经分红了3次,每户贫困户都分到了5500元。合作社负责人刘礼保说。

距田滚村委会不远的三弓村委会也有一家养殖豪猪的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理事长黄昌龙说,合作社同样采取托管托养模式,由县民宗局、镇政府为70户贫困户购买豪猪苗、建造猪舍,今年7月开始养殖,目前共有250750头豪猪,年出栏量约500-600只,预计从20188月起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6000元。

在刘礼保和黄昌龙看来,鸽子、豪猪养殖都已走上正轨,而且有贫困户已经不满足分红,他们开始向合作社学习养殖技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尽早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非常欢迎贫困户学习技术,当产业不断做大,市场竞争力就更强,大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贫困户吃上旅游饭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保亭三道镇甘什下村村民黄小丽在保亭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惠农街摆摊卖水果。南海网记者 高鹏 摄

927日上午9点多,保亭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已经陆续有游客进入游玩,保亭三道镇甘什下村村民黄小丽已经在该旅游区的惠农街摊位上摆好各类新鲜水果,等候游客前来购买。

没有进入惠农街前,黄小丽家里的水果销路不好,菠萝蜜甚至烂在树上。自从进了惠农街,每个月收入稳定基本了,而且还不用缴纳摊位费。黄小丽说,她和丈夫住在景区不远处的甘什下村,平常丈夫在家打理田地、采摘水果、照顾孩子,她每天一早把芭蕉、菠萝蜜等新鲜水果运到景区销售,每天平均销售额近200元。

走在三道镇三弓村委会番庭村里,平整的水泥村道,旅游公厕洁净明亮,家家户户的外墙上是黎族风情的图案,一条300多米的木栈道沿着稻田边伸向远方。县里对村子33户农房在2015年全部进行了外立面改造,为打造番庭村美丽乡村游项目,县里加大资金投入,建成旅游公厕、帐篷营地、旅游栈道等基础设施。游客可以在村里品尝黎族长桌宴、新鲜水果,骑行在村道、步行在栈道、睡在帐篷营地,感受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三道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杨林说。

20165月至今,番庭村接待游客4500余人,营业额16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农副产品促销。番庭村还成立了番庭乡村休闲专业合作社,鼓励6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按劳取酬,贫困户高丽丽就是其中之一。我现在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每个月有固定工资,而且很快就到了旅游旺季,到时候我可以参与到游客服务中,通过为游客烹饪黎族菜肴、讲解黎族历史人文等每天获取酬劳。高丽丽告诉记者,如今她对脱贫致富越来越有信心,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保亭将继续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探寻并创新企业+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通过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及生态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培育乡村旅游经济品牌,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步伐。鼓励企业积极研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黎苗服饰、手工艺品、绿色食品及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保亭927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高鹏 通讯员 张俊林)


海南东方市短草村抓建设谋发展

整治村貌创增收

2017-09-27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短草村建起学校围墙,村里道路都铺上了硬化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陈元才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东方927日消息(南海网见习记者 胡丽齐 通讯员 王丽妹)修校墙,铺水泥路,建排水道,植树。漫天尘土没有了,以前随处可见的牛粪也不见了,走在硬化路上,整个人心情也舒畅了。现在村里绿化越来越好,还给我们老人建起了老人活动中心。村子一天天在变好变美,离不开政府给予的支持与帮扶......927日上午,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短草村村民讲起家乡村容村貌时,乐呵呵地向记者细数起家乡的变化。目前,东方市大田镇短草村以精准扶贫为契机,抓建设、谋产业,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和扶贫工作井然有序,成效显著。

短草村位于大田镇政府的南部,全村总土地面积约5377亩耕地面积903亩,共130470人,目前贫困户53户。由于缺少水源,村民文化水平较低,打零工成为该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

脏、乱是短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黎志吉第一天来到短草村的印象。该村村两委积极协调了东方市水务局等13个单位,分别承建自来水饮水工程、环村道路硬化工程等16个基础设施项目,共整合资金达650万元投资建设。截至目前,已有自来水饮水工程、环村道路硬化工程、村排水道项目等14个基础设施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未完工的危房改造项目、无线宽带村通扶贫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今年危房和无房户改造共有24户,投入帮扶改造补贴为113.8万元。预计国庆后,村民们就能入住新房了。黎志吉高兴地说。

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让短草村的村民们幸福感倍增,而村两委干部和扶贫工作人员带领村民成立短草村富利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村里的贫困户们拨开了愁雾,增加收入,同样获得了村民们的点赞。

据介绍,该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通过与海南加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为种养殖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带动贫困户以扶贫畜牧、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出资入社。待产品销售盈利后,扣除成本费外,利润流程2%作为技术培养费、28%作为扩大规模后续发展资金,70%分红给贫困户。

短草村村委会主任卢福祥介绍说,合作社目前主要发展黑山羊养殖和花卉种植两种产业。其中,种植的蔓花生苗一个多月便产生绩效,现已种植108万袋,预计收益40万元,村民至少可增收1000元。除了两个产业的分红外,贫困户们还可以在基地务工,额外增加收入。例如在养羊场做饲养工作,一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在花卉做套袋、插苗工作,一天至少可挣100元。另外,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多的务工机会,该村两委干部还到村周围的基地寻找村民务工点,切实有效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据了解,经2015年底的贫困人口摸底调查,东方市共确认贫困人口7813户、33114人,18个贫困村。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东方市贫困村整村出列6个,完成脱贫人口20689007人。2017年上半年动态调整共确定脱贫退出1160户,5078人。


东方市:中秋近送月饼 情暖贫困户

2017-09-27

927日,在东方市大田镇短草村,扶贫工作人员走访慰问贫困户,并为他们送去月饼。中秋节临近,东方市各村扶贫工作人员心系贫困户,想方设法为贫困户送上温暖,鼓励他们通过努力,早日脱贫。海南日报记者陈元才 通讯员 王丽妹 摄

保亭专业合作社、旅游区促贫困户增收 助力脱贫攻坚

2017-09-27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徐明锋 通讯员张俊林摄影报道)927日,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探访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以及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惠农街等地,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种鸽“托管托养”促增收

商报记者在三道镇采访时了解到,贫困户对该镇精准扶贫托管托养种鸽的模式较为认可并非常满意。

保亭县新保养鸽专业合作社位于三道镇,该镇将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合作社,采取镇政府购买种苗,以种苗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托管托养”模式确保种苗成活并产生效益后,以定期分红发放现金给贫困户,确保贫困户户有收入。

“目前,三道镇共有2180人纳入种鸽‘托管托养’,户均分红为7000 /年,每季度发放一次,第一、二季度分红为2000 元,第三、四季度分红为1500元,201718日已领取第一季度分红2000 元。”保亭县新保养鸽专业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刘礼保说,2016年,三道镇利用产业扶贫资金76.2万元购买种鸽3000对,“托管托养”在保亭县新保养鸽专业合作社,约定年分红15.2 万元,共分红5年。

刘礼保告诉记者,一些贫困户有时间就会过来学习种鸽养殖技术和参加管理。

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按劳取酬

番庭村小组是三道镇三弓村委会下辖的一个黎族自然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贫困户26人。

1户已经于2016年脱贫,剩下的5户将于20171231日前脱贫。”三道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杨林说,该村重点经营“旅+农”发展模式,使贫困户脱贫。2015年以来,该村道路边沟、挡土墙修建,还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15.5万元对番庭村33户农房进行了立面改造。

杨林告诉记者,该村还被打造具有黎族风情特色的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20165月开业至今,已接待游客12批次4500人,营业额16万元以上,同时带动村民农副产品促销。此外,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番庭村成立了番庭乡村休闲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明确分工,按劳取酬。

今年55岁的王明理是番庭村贫困户,他家庭贫困原因主要为因病、因学。“三个小孩一起读大学,导致家庭贫困,不过在政府的帮助下,生活越来越好。”王明理说,他的爱人黄月花被纳入保洁员,一个月有700元收入,还要加入番庭乡村休闲专业合作社,也有收入,槟榔去年收入也有一万多元。对于20171231日实现脱贫,王明理表示有信心。

旅游区促农民增收

记者走进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惠农一条街看到,在柜台从事经营的大多数是甘什上村和下村的村民,销售的东西有热带水果、果汁、黎苗小吃等。

26号铺面的柜台前,一位年轻小伙正在认真的整理水果,他告诉记者,是过来帮摊主表哥罗源销售水果,他的表哥有事,就让他过来帮忙,一天可以赚两三百块钱。

1998年,槟榔谷旅游区创建时毗邻的两个黎族村(甘什上村、甘什下村) 65户,人口380多人。2013年,旅游区为村民无偿建造“惠农街”,建成铺面50多间,同时配套有摆货柜台、完整的水电使用,免费提供给村民自主经营,不收一分钱租金,经营的利润归村民所有。2016 年,再次全面升级扩建“惠农街”,为上下两村农户共建造小商铺121间,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旅游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两个村庄的村民达到117户,约403 人,村民都充分享受到土地合作的分红和租金收入、在景区内上班的工资收入、在“惠农街”经营当地土特产品及黎家特色小吃的营业收入、采摘被景区租用的自家土地上的果实售卖收入等。

“十多年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2011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5000元左右,2016年人均收入增长为年36000元以上。”该负责人说,在旅游区的发展带动下,就甘什上、下村而言,村民实现收入翻番,彻底摘下“穷帽子”。


同心协力 抱团发展

记东方市天安乡光益村的产业扶贫

2017-09-27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王铭 通讯员 王丽妹 摄影报道)东方市,地处海南省西南部,昌化江下游,环北部湾城市群城市。面积2256平方公里,人口约45万,辖10个乡镇、192个村(居委会)、2个农场。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旱湿两季分明,东方市2016年贫困村整村出列6个,完成脱贫人口20689007人。2017年上半年动态调整共确定脱贫退出1160户,5078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428618066人。

走进东方市天安乡光益村,错落不齐的每栋民居前,总有那么一个类似帐篷的建筑在阳光底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不过这可不是一个乘凉的帐篷,村民张仁昌向记者介绍,这个是他们村的光伏产业,通过太阳照射产生电,然后通过并网发电的原理向南方电网输送电能,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让贫困户的收入有所保障。“现在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说到近年脱贫的成效,这位皮肤黝黑的朴实农民大哥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张仁昌一家是典型的自身缺乏劳动发展动力的致贫群众。家里育有两女一子,最小的儿子还是一名残疾人,劳动力不足且田地缺少灌溉水源,造成家里每年的收成不可观。"最重要的是思想消极,我们得让他参与到积极劳动发展中来。"帮扶责任人张壮说。

"政府不仅给我发来了南瓜种子鼓励我自身发展种植,还引导我加入了草香猪养殖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由村党支部和贫困户组成的,让我们抱团发展谁也不会掉队。这样除了光伏发电的收入,现在还有南瓜种植和养猪的收入。肯定能脱贫。"张仁昌说。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张仁昌,目前光益村已将所有贫困户组织发动起来,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共花费3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10亩的猪场,并购进了共194头草香猪,直接由贫困户投工投劳,轮流培育饲养,预计今年可给贫困户分红15万元。据介绍,光益村合作社的出资额共95.6万元,社员由光益村110户贫困户参与为主,其中5名党支部成员每人出资1000元入社,110户贫困户439人入社资金83.6万元,由帮扶单位省民政厅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进行资助入社。其主要项目为养殖草香猪,这种猪的品种属于本地五脚猪的另一品种,值得一提的是在饲养过程中完全食用草料,使其肉质瘦而紧致,并且降低了饲养成本。

"这个由党支部成员+贫困户组成的合作社模式,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坐等帮扶,参与度不高、缺乏内生动力等实际问题。"天安乡光益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冰说。

王冰书记介绍称,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如新猪舍、化粪池、沼气池等以及加大草香猪的牧草种植以便增加养殖量。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带动光益村的草香猪养殖产业,推进整村脱贫致富。


整村容村貌 抓基础建设 谋高效产业

昔日贫困村踏上幸福路

2017-09-28

扶贫宣传乡村行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村庄进行实地采访,全面了解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全面展现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成效。

  ■ 本报记者原中倩通讯员王丽妹

  过去走在村里,路上污水横流,牛粪随处可见。现在村里铺了水泥路,建了排污沟,种上了一排排绿化树,还盖起了老人活动中心,和过去比,咱们村变化真大!今天上午,东方市大田镇短草村村民吉永光向记者讲起了村里最近发生的变化。以精准扶贫为契机,治理村容村貌,建设基础设施,谋划高效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昔日的贫困村正逐渐发生变化。

  短草村总土地面积约5377亩,耕地面积903亩,共130470人,目前贫困户53户。由于缺少水源和耕地,加上村民文化水平较低,打零工成为该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2016年,该村人均收入2100多元,在大田镇属于特贫村庄,是东方市今年整村推进扶贫村庄之一。

  村里脏、乱、臭,村民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怎么能有幸福感呢?今年3月,驻村第一书记黎志吉来短草村任职后,和村两委干部积极协调了东方市水务局等13个单位,分别承建自来水饮水工程、环村道路硬化工程等16个基础设施项目,共整合资金650万元投资建设。截至目前,已有自来水饮水工程、环村道路硬化工程等14个基础设施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未完工的危房改造项目、无线宽带村通扶贫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今年危房和无房户改造共有24户,投入帮扶改造补贴为113.8万元。国庆节后,这些村民就能入住新房了。黎志吉说。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短草村的村民们幸福感倍增。但是,贫困村要脱贫致富,积极发展产业至关重要。今年7月,村两委干部和扶贫工作人员带领村民成立了短草村富利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与海南加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为种植养殖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以扶贫畜牧、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入社。待产品销售盈利后,扣除成本费外,利润留出2%作为技术培养费、28%作为扩大规模后续发展资金,70%分红给贫困户。

  短草村村委会主任卢福祥介绍,合作社目前主要发展黑山羊养殖和花卉种植两种产业。其中,蔓花生苗种植一个多月后便产生效益,现已种植108万袋,三角梅共2000多株,预计年收益可达4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300多元。

  除了两个产业的分红外,贫困户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挣工资。例如在养羊基地做饲养工作,一个月有2000元收入,在花卉基地做套袋、插苗工作,一天至少可挣100元。卢福祥介绍说,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多的务工机会,该村两委干部还到村附近的基地寻找村民务工点,为村民提供更多务工机会。

  (本报八所927日电)


光伏发电+种瓜养猪

贫困户脱贫信心满满

东方市天安乡光益村产业扶贫推进整村脱贫致富

2017-09-28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王铭通讯员王丽妹摄影报道)商报记者昨日走进东方市天安乡光益村,错落不齐的每栋民居前,总有那么一个类似帐篷的建筑在阳光底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不过这可不是一个乘凉的帐篷,村民张仁昌向记者介绍,这个是他们村的光伏产业,通过太阳照射产生电,然后通过并网发电的原理向南方电网输送电能,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让贫困户的收入有所保障。现在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说到近年脱贫的成效,这位皮肤黝黑的朴实农民大哥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张仁昌一家是典型的自身缺乏劳动发展动力的致贫群众。家里育有两女一子,最小的儿子还是一名残疾人,劳动力不足且田地缺少灌溉水源,造成家里每年的收成不可观。最重要的是思想消极,我们得让他参与到积极劳动发展中来。帮扶责任人张壮说。

 “政府不仅给我发来了南瓜种子鼓励我自身发展种植,还引导我加入了草香猪养殖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由村党支部和贫困户组成的,让我们抱团发展谁也不会掉队。这样除了光伏发电的收入,现在还有南瓜种植和养猪的收入,肯定能脱贫。张仁昌说。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张仁昌,目前光益村已将所有贫困户组织发动起来,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共花费3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10亩的猪场,并购进了共194头草香猪,直接由贫困户投工投劳,轮流培育饲养,预计今年可给贫困户分红15万元。据介绍,光益村合作社的出资额共95.6万元,社员由光益村110户贫困户参与为主,其中5名党支部成员每人出资1000元入社,110户贫困户439人入社资金83.6万元,由帮扶单位省民政厅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进行资助入社。其主要项目为养殖草香猪,这种猪的品种属于本地五脚猪的另一品种,值得一提的是在饲养过程中完全食用草料,使其肉质瘦而紧致,并且降低了饲养成本。

这个由党支部成员+贫困户组成的合作社模式,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坐等帮扶,参与度不高、缺乏内生动力等实际问题。天安乡光益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冰说。

王冰书记介绍称,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如新猪舍、化粪池、沼气池等以及加大草香猪的牧草种植以便增加养殖量。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带动光益村的草香猪养殖产业,推进整村脱贫致富。

东方2016年贫困村整村出列6个,完成脱贫人口20689007人。2017年上半年动态调整共确定脱贫退出1160户,5078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428618066人。


保亭县三道镇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

“托管托养”种鸽 贫困户定期有分红

2017-09-28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徐明锋通讯员张俊林摄影报道)927日,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探访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以及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惠农街等地,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商报记者在三道镇采访时了解到,贫困户对该镇精准扶贫托管托养种鸽的模式较为认可并非常满意。

保亭县新保养鸽专业合作社位于三道镇,该镇将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合作社,采取镇政府购买种苗,以种苗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托管托养模式确保种苗成活并产生效益后,以定期分红发放现金给贫困户,确保贫困户户有收入。

 “目前,三道镇共有2180人纳入种鸽托管托养,户均分红为7000/年,每季度发放一次,第一、二季度分红为2000元,第三、四季度分红为1500元,201718日已领取第一季度分红2000元。保亭县新保养鸽专业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刘礼保说。

刘礼保告诉记者,一些贫困户有时间就会过来学习种鸽养殖技术和参加管理。

记者走进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惠农一条街看到,在柜台从事经营的大多数是甘什上村和下村的村民,销售的东西有热带水果、果汁、黎苗小吃等。

26号铺面的柜台前,一位年轻小伙正在认真地整理水果,他告诉记者,他是过来帮摊主表哥罗源销售水果,他的表哥有事,就让他过来帮忙,一天可以赚两三百块钱。

旅游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多年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2011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5000元左右,2016年人均收入增长为年36000元以上。该负责人说,在旅游区的发展带动下,就甘什上、下村而言,村民实现收入翻番,彻底摘下穷帽子


抱团养殖果子狸 注资深水网箱养殖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贫困户增收

2017-09-28

本报记者原中倩通讯员王丽妹

看看我们养的这些果子狸,再过几个月,就有400头可以出栏,年产值将超过40万元!26日,顶着炎炎烈日,临高县和舍镇布佛村驻村第一书记符敬民及几位村干部带着记者前往该村的果子狸养殖基地走访。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占地9000多平方米的果子狸养殖基地寄托着布佛村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

布佛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地理位置偏,农业基础薄弱,被列为临高县整村推进的重点村庄。去年初,和舍镇委、镇政府和布佛村委会组织人员调研、考察省内的各市场行情,并取得行内专家论证后,决定在布佛村发展果子狸养殖项目。经过科学规划选址和多方筹集资金,同年8月,成立了布佛果子狸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据了解,该合作社采取供销社+村委会+贫困户模式,由供销社引进种苗和技术,并投资入股,由村委会引导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农信社为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各贷款2万元作为股金,并由政府贴息,抱团养殖果子狸。为确保贫困户有收入,根据协议,合作社在第一年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对贫困户依旧进行保底分红10%,往后每年视合作社盈利情况,按照比例分红。

该基地目前已有狸舍300多间,预计今年年底将出栏肉狸、种狸400头,年产值将超过40万元,明年养殖规模将达1000头,预计年产值近100万元。按市场行情估算,预计贫困户每户年收入将至少增加2000元。

除了发展果子狸养殖项目,今年布佛村还将扶贫资金121万元注入临高海丰公司发展深水网箱养殖,贫困户有保底分红,预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700元左右。

随着果子狸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借势打响布佛果子狸品牌,并依托和可水库等地理区位优势,引导贫困户发展农家乐,让游客到村里观光游玩,品尝果子狸,用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格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早日实现布佛村整村脱贫!符敬民信心满满地说。(本报临城927日电)


重建小学改善学习环境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生活

扶贫不忘关心村民精神生活

2017-09-28

http://hnrb.hinews.cn/resfile/2017-09-28/012/3211663_hnrbtp1_1506527905959_s.jpg

共村小学的学生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本报记者 王凯摄

本报保城927日电(记者李艳玫通讯员张俊林)926日下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小学一片欢声笑语,该校27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去年9月,该校新建的主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学生们再也不用挤在用石头砌成的危房里上课了。

据介绍,2016年保亭投入近百万元重建共村小学,目前3间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已投入使用,图书室、营养餐室、学校围墙和大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全部竣工。

过去的教室,是石头堆砌成的,缝隙多,晴天透光,雨天漏雨,学生们上课环境特别艰苦。共村小学校长黄运成告诉记者,如今搬进了新教室,不仅硬件条件变好了,软件也有了改善,教室里安装了新媒体设备和监控设备,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校园安全系数。

  作为省妇女联合会的定点帮扶村,去年,省妇联还联合创蜜圈社会爱心组织在保亭南茂中学设立创蜜圈春蕾班,捐资3.6万元资助20名贫困家庭女孩读初中。

扶贫,不仅要帮助村里发展产业,还要帮助发展教育、丰富文化生活。共村驻村第一书记隋耀达告诉记者,共村一方面建设共村黑山羊养殖基地,发展产业;另一方面,打造村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重建共村乡村大舞台、升级图书室、合办农民夜校等。

农民夜校的学员黄昌平告诉记者,在农民夜校里,他上过计算机应用、种养技术、文秘写作等课程。通过农民夜校,我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多了一门技术,相当于多了一重生活保障。黄昌平说。

隋耀达告诉记者,扶贫不仅要提高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为丰富村民生活,共村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还配备了电脑音响,安装健身器材等硬件设施。前段时间,共村举办了广场舞培训班,很受村民欢迎。

以前,我们都是在家自己摸索着跳,现在村里专门请老师教我们。村民黄海香告诉记者,通过广场舞培训,不仅丰富了她的生活,还增加了自信,心态越来越好了。

海南白沙“黄金地瓜”

变助力脱贫的真“黄金”

2017-09-28

928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木棉村委会的丽安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们正在打理地里的 “黄金地瓜”。据介绍,该合作社成立于20171月,正在致力建设“黄金地瓜”育苗基地,为全镇贫困户提供优质种苗,打造具有特色的“黄金地瓜”品牌。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全镇贫困户种植地瓜2000余亩,解决40户贫困户就业。 “黄金地瓜”黄皮黄心,是白沙县七坊镇特色的传统地瓜,含有丰富的骨胶原,能够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王丽妹 摄


鸽子助力脱贫

白沙牙港村村民的家庭养殖鸽子梦

2017-09-28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白沙928日消息(南海网见习记者胡丽齐 通讯员 王丽妹)我在这里有分红,同时也在这打工学习养鸽子的技术。我一定要将养鸽的技术学会,掌握了技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刚脱贫的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牙港村村民陈梅香忙完喂养鸽子工作,看着牙港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鸽子养殖基地里的种鸽,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她对以后生活的希望。据悉,20169月牙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共有预脱贫户34104人主动申请加入。经过3个月的发展,该养鸽基地带动贫困户积极性,增加家庭经济收入。2016年年底,该村已整村脱贫。

  牙港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周世坚告诉记者,牙港村全村橡胶种植面积6520亩,水旱田198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橡胶、甘蔗、鱼业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由于近年橡胶价格较低,村民经济收入受阻。为了给村民增加收入,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谋划产业,2016年才确定建立鸽子养殖基地,发展美国银王鸽产业。当时消息一出,有很多贫困户都主动申请加入,这个产业也发展很好,不负众望!

  今年45岁的陈梅香说,一直以来,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她打水泥工零散的收入支撑着,日子过的很辛苦。今年7月,她来到基地上班,每个月可有2000元的固定收入。这个活很简单,就是喂养鸽子和清理鸽笼,比起之前的水泥工轻松多了。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希望能学习养鸽的技术,目前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正在学习如何给鸽子配料,希望自己学成后,在家自己养鸽,靠自己的力量改善家庭经济!

  记者了解到,鸽子养殖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鸽子产业的运作模式,引进海南赢庄农业有限公司。由公司出资120万元建设4000平方米的饲养间和工作间,并负责鸽子的饲养、孵化和销售。养殖基地共养殖1万对种鸽,年可孵化幼鸽15万只。

  养殖基地年需玉米80万以上,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引导农户种植玉米,企业来收购,预计可增加农户收入80万元以上。牙港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文瑞表示,除了给贫困户分红,企业还培训有意愿学习养鸽技术的贫困户,帮助他们发展家庭养殖鸽子。当鸽子出笼时,可由贫困户自己销售也可由企业回收。同时该合作社还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又带动贫困户掌握养殖技能,掌握一门技术。

  王文瑞激动地说,除去生产成本,我们预计年纯利润可达75万元,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不少于1000元。明年我们还有扩大规模,再增加5000对种鸽。同时给每户入股贫困户10对种鸽,让他们发展家庭养殖鸽子。


五指山通什镇福关村

依靠劳务输出、培育特色养殖业实现脱贫

2017-09-28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徐明锋 通讯员 张俊林 摄影报道)928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探访了五指山市通什镇福关村委会,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福关村委会下辖福关一、福关二、红路、毛利、毛松、毛贺6个村民小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410人,截止20161231日,全村脱贫102399人,2017年上半年脱贫14人,未脱贫37人,顺利完成整村推进脱贫攻坚任务。

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成为脱贫的主要收入来源

29岁的黄小练是福关村委会村民,家里有4口人,其中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四年级,一个还没有到上学年纪,其丈夫患病,导致家庭贫困,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政府出钱给我老公治病,减轻了家庭负担,目前病情也得到康复。自己也在村委会附近打零工,每个月也有一千元的收入,政府还免费给猪苗、鸡苗,2016年也有一万多元收入,实现脱贫。”黄小练说,2016年年底,听说养蜘蛛能够挣钱,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养起蜘蛛,收入越来越多。

在福关村委会,蜘蛛养殖示范点就有2个,52岁的黄吉林也和黄小练一样,养殖蜘蛛,不同的是黄吉林这一户,更多是外出打工挣钱,依靠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实现脱贫。

黄吉林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有8口人,以前因人口多,橡胶价格低迷,导致贫困,现在女儿出嫁,大儿子、大儿媳、二儿子外出打工挣钱,他和他的老婆在家照顾两个孙子,还养蜘蛛、养猪和打零工,增加收入。

“有400多株橡胶树,前些年,橡胶收购价格高时,割一天胶就有200多元收入,后来橡胶收购价格低迷,已经七八年不割胶,一下子就贫困。”黄吉林说,建档立卡后,在政府的帮助下,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的工资加上家里的收益,2016年挣了4.3万元,除去各类开支后,剩余2万。

福关村委会2017年上半年脱贫的黄志忠,一家4口人,也是依靠外出打工实现脱贫,其儿子、女儿在外打工,每个月每个有一千多元收入,其老婆被聘为村里保洁员,一个月500元工资,而他自己每个月也有300元工资收入。

多点开花,养殖、打工,增加收入

“福关村是2016年整村推进村,我们通过完善基础措施建设,着力培育特色养殖业,加强培训转移就业等途径,有力推动全村脱贫攻坚。”由海南省旅游委选派到福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黄明说,该村贫困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橡胶、芭蕉、槟榔、水稻等农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收入,而贫困户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成为脱贫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扶贫重要举措。

黄明告诉记者,村两委利用扶贫夜校,走村入户,动员贫困户到省内的旅游景点、商场、汽车站等就业,进行劳务输出,2016年,有97户贫困户140名家庭成员外出打工,2017年是近200名外出打工。

同时,发展产业,巩固扶贫成果,打造果子狸养殖示范点3个扶持53户贫困户,蜘蛛养殖示范点2个扶持20户贫困户,野山鸡养殖示范点1个扶持10户贫困户,茶叶种植示范点1个扶持十几户贫困户。此外,还成立农机队,有收割机、耕地机、小四轮运输队,贫困户通过培训班学会驾驶技能,从事收割、运输、耕地工作,还成立电子商务服务站,销售农副产品,实现增收。

20万只蜘蛛国庆节后就能出售,每只20元,加入蜘蛛养殖示范点的20户贫困户,每个人至少有2万元的收入。”黄明高兴的说,蜘蛛的养殖期是10个月到一年时间,吃虫子,低成本,一周喂养一次,即使是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可以利用一天的休息时间回来喂养,工作和养蜘蛛两不误。

黄明给记者算了笔账,政府给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1300只蜘蛛,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保守算,有1000只成活,单价是20元,国庆节后,每户贫困户将会有2万元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他还给果子狸养殖示范点的贫困户算了账,每只果子狸大概是810斤,单价是120,那就有1200元收入,除去成本200元,赚了1000元。

提起未脱贫37人,黄明胸有成竹告诉记者,通过外出打工和村里产业,2017年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助力白沙县邦溪镇南班村从贫困村光棍村变美丽乡村

2017-09-28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王铭 通讯员 王丽妹 摄影报道)本月28日,记者跟随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的西线采风走访小组来到了白沙县邦溪镇南班村委会。探访当地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情况。

“看着如今干净整洁的街道,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小楼。谁也想不到我们以前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光棍村。”芭蕉村村民陈德荣告诉记者。

据介绍,芭蕉村是一个黎族村,位于邦溪镇西北角,辖属南班村委会。在“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实施前,该村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村貌脏乱差、农民收入低。落后的村貌使得村里适婚男子的婚娶成为难事,村里40个中青年男子没有成家,人们只看到嫁出村的女儿,很难见到娶进村的媳妇。

直到2012年,芭蕉村被列入全县“美丽乡村计划”为村民多方筹措资金,给每户建成了143平米的二层具有黎族风格的楼房,共修建59118套楼房,总投资3000多万元。有了这个契机,芭蕉村发起成立了白沙芭蕉村休闲观光专业合作社,充分整合村集体土地资源(含贫困户26101人),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

据了解,自合作社164月开业至今,芭蕉村先后开展民俗体验游系列活动,旅游人数连年增加,旅游收入约15万元,户增收均有1300元。旅游收益开始成为农民的重要收入组成部分。在特色养殖方面,芭蕉村还建立了3个特色种养殖基地,养殖了一批五脚猪、山鸡以及种植了12亩红心橙。

陈德荣向记者介绍,在2015年以前,我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邦溪老三样橡胶、甘蔗、木薯,家庭年均收入低于2965元被确定为南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我会开车,所以帮扶人就劝我用征地款买了一辆拖拉机用来搞运输,我的老婆因为有过会计经验,也被合作社叫去当会计,现在收入越来越多了,来玩的游客偶尔还会买我们养的鸡。”陈德荣说。

村党支部副书记陈雄进告诉记者,20167月经过民主评议,陈德荣家庭的人均收入达到了6500元,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如今南班村委会的贫困户仅剩2381人,计划今年全部脱贫摘帽。并且随着“美丽乡村”的建成和产业规划的逐步实施,芭蕉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增收速度大幅提升,甩掉了贫困村、光棍村的帽子,成为了白沙知名的致富村、文明村。走出了贫困农村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路。


海南五指山市黄谢东:

养殖毒蜘蛛脱贫致富

2017-09-28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五指山市市通什镇福关村委会的贫困户黄谢东通过养殖毒蜘蛛(学名敬钊缨毛蛛)不仅成功脱贫致富,他还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技术提供给其他贫困户,促进共同发展。

黄谢东是通什镇福关村委会福关二村人,今年32岁,初中文化程度。因为家庭困难,2006年,黄谢东独自一人外出打工,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两年后,黄谢东和妻子结婚,随着大女儿出生,2012年黄谢东一家回到了福关村的老家,和父母住在一起。

那时候没钱、没技术,橡胶价格又低,女儿还要上幼儿园,到处都要用钱。我们住在破瓦房里,刮风下雨就感觉四处渗水。回想起那时候的窘境,黄谢东直摇头。2014年,黄谢东因缺土地、缺技术,无住房、教育保障等被纳入贫困户。

俗话说穷则思变。面对自身的不足和生活的重担,黄谢东没有被压垮,更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他一直想突破现状,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2014年底,通什镇组织开展扶贫技术培训,黄谢东积极报名参加,在这次的培训会上,黄谢东和其他6名贫困户第一次接触到了养毒蜘蛛的技术。

蜘蛛还能养?养了还能卖?培训结束后,大家还拉着技术员不断询问,确定养毒蜘蛛能赚钱时,参加培训的贫困户都表示要参与,但得知养殖工序繁琐、养殖周期长、需要一定的用地和前期资金时,除了黄谢东,大家都退缩了。

当时老婆怀了二胎,我已经混了这么多年,不能再混下去了。我一定要干!2015年初,黄谢东向企业购买了2500只毒蜘蛛幼苗,为了扶持黄谢东,2元钱/只的蜘蛛苗,镇政府每只补贴1.4元,企业免费提供了毒蜘蛛的饲料——4斤黄粉虫和毒蜘蛛做窝需要的木制半成品。

为了筹集资金,黄谢东把当时仅有的2000元全部拿出,甚至还变卖了妻子的嫁妆,为了给养殖毒蜘蛛的厂房腾地方,他还自作主张把家里的一些槟榔树给砍了。

父亲、老婆都骂我,但最后我慢慢跟他们说,家里人都支持我,而且市里相关部门也向我提供了发展资金。黄谢东说,就这样,养殖毒蜘蛛正式开始。

黄谢东住在一座山脚下,他需要从经过一个下坡、走过一座低矮的小桥、再走一个上坡,才能回到家。为了省钱,黄谢东总是自己把材料挑回家里,一旦下雨,小桥被河水漫过、山地湿滑泥泞,黄谢东曾几次在路上摔倒。

毒蜘蛛的窝需要在木盒里,而木盒里需要泥土垒成洞穴的样子,让它能栖身。黄谢东把木制品的半成品锯开、钉成一个个小木盒,再挖出泥土用手指在木盒里捏成洞穴3个多月过去了,这2500只毒蜘蛛的窝才做好。

这些毒蜘蛛与常见的蜘蛛不同,它们的个头大,咬人还有毒。起初,黄谢东都是拿着镊子将毒蜘蛛放进窝里,用镊子把喂食用的小碟子夹出,把繁殖的黄粉虫装进小碟子里再用镊子夹着放进窝里。虽然非常注意,但黄谢东仍然多次被毒蜘蛛咬到。

当时半截手臂都是麻的,需要一个晚上才能好。不过被咬多了,自己现在也不怕了。在黄谢东自嘲话语的背后,满是辛苦和疼痛。如果不及时喂食喂水,毒蜘蛛可能很快死掉,黄谢东从来都不敢耽误,总是按时给毒蜘蛛喂食,2500个窝,从头到尾全部喂完需要一周时间,黄谢东成天围着毒蜘蛛转,像个陀螺一样。

为了确保毒蜘蛛的成活率,黄谢东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他积极向企业技术员求教,逐渐掌握了毒蜘蛛养殖所需的温度、湿度、投料等技术要领,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为了在冬季给毒蜘蛛取暖,不让它们冻死,虽然搭起了铁皮棚,棚子四周用薄膜围起,但效果不大好,黄谢东晚上干脆住在铁皮棚里,生火给毒蜘蛛取暖

辛苦的付出总有得到回报的时候,20163月,养殖的毒蜘蛛被企业回购,虽然养殖过程中毒蜘蛛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死亡,但得知企业把回购款打进了银行账户时,黄谢东满心欢喜跑去查看。当时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多0啊,我仔细一数,养殖的毒蜘蛛共卖了37千元。黄谢东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钱。

收获成功的黄谢东让村里贫困户看到脱贫的事例,大家纷纷找到他,希望学习技术,黄谢东也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成了村子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2016年,通什镇政府建起了养殖毒蜘蛛和繁殖饲料所需的厂房,配套建设了水、电等,重新修建河上的小桥,吸纳了20户贫困户,免费为每位贫困户和带头人发放13000只毒蜘蛛苗。同年11月,镇政府还打造了果子狸养殖示范点,黄谢东再次认真学习,也开始养殖果子狸。

黄谢东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住上新房子,有了发家致富的产业,但他还是不满足。虽然自己的生活改善了,我还要帮助村民们,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黄谢东脸上写满了自信。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五指山928日讯(南海网记者高鹏通讯员张俊林)


海南五指山市发展特色农业

促贫困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7-09-28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五指山92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高鹏 通讯员 张俊林)928日下午,五指山市南圣镇牙南村委会牙南上二村贫困户邓德英在种植树仔菜的田地里拔草,虽然戴着草帽,汗水仍不断地从额头流下,但他黝黑的脸上没有任何不耐烦,他嘴里念叨着下星期就可以采摘卖 钱了,可不能出什么差错。

南圣镇和牙南村委会经过多方调研,选定通过规模种植树仔菜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带动贫困户村里贫困户脱贫。今年5月份,村委会的奔内树仔菜合作社成立,并吸纳了40户贫困户进入。合作社通过聘用贫困户来平整土地、栽培、除草等,以每天80元的酬劳发放给参与劳作的贫困人口。

树仔菜是五指山地区野菜系列品种,粗生耐长,不需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牙南村委会在7月份种植树仔菜77亩,经过3个月的成长,其中部分的树仔菜预计国庆节期间可以上市,售价约为5-6/斤,这40户贫困户将按一定的比例获得树仔菜的销售分红。

距离牙南村委会几千米外是五指山市盛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所在地,这里就是忧遁草的育苗、培育基地,种植了100亩忧遁草。除此之外,还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脱贫巩固户)的经营模式,政府提供种苗、有机肥料等,公司选派技术员对农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户(贫困户、脱贫巩固户)进行日常管理;成熟后,合作社统一将农户(贫困户、脱贫巩固户)采摘的忧遁草集中,由公司按10/斤的价格回收。目前,全市共有7个乡镇1002户农户(其中包括505户贫困户和脱贫巩固户)种植了1938亩忧遁草,忧遁草年平均亩产600-700斤,给农户(贫困户、脱贫巩固户)年平均增收6000-7000元。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树仔菜是五指山市富有山区特色、绿色食品的一种野菜,忧遁草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很高的野菜,可作茶饮品和保健品,这两种野菜美味、用途多,但对于五指山市来说,这两种野菜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法宝


五指山市福关村:

劳务输出+产业支撑促脱贫

2017-09-28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通什镇福关村委会作为五指山市2016年扶贫整村推进村,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和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的帮助下,通过主抓劳务输出扶贫,让贫困户家中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从打零工打散工向长期稳定的方向转变。同时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适宜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等措施,进一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为村子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2016年福关村脱贫102399人,2017年上半年脱贫14人,剩余37人将于年内脱贫。

田少山多农业生产过度依赖橡胶

通什镇福关村委会距五指山市区约3千米,村委会有6个村民小组共33210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6410人。村子靠近市区,为什么会有近半数的村民是贫困人口呢?20157月,海南省旅游委派驻到福关村委会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黄明有些困惑。

扶贫首先要找到,才能对症下药。黄明经常向村两委干部了解村内情况,走进村民、贫困户家中跟他们谈心,通过扎实的工作,黄明找到了村庄落后、贫困户贫困的原因。

  福关村委会平整的田地少,多是山地,而且村民们在山地上基本种植的都是橡胶树。黄明说,曾经的橡胶市场行情好,村民们割胶、卖胶水一天的收入从200-500元不等,大概从7年前,橡胶市场行情低迷,村民们没有曾经的固定高收入,靠着之前的积蓄过日子。正是曾经的安逸让大家的思维僵化、有些不思进取。积蓄花完了,虽然距离市区近,但村民们也不愿外出进行相对稳定的工作,而是靠着打零工维持生活。

开展劳务输出扶贫贫困户有稳定收入

以前我总认为两个儿子文化不高,在外面打工找不到工作,而且会被别人欺负、被别人骗,所以我一直不想让他们外出打工赚钱。福关村52岁贫困户黄吉林说,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差,小儿子的妻子受不了贫穷离开了,这些都让他深深感到贫穷带来的伤害。

在黄明看来,福关村距离市区近,贫困户家中富余劳动力完全可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有固定的收入,还可以把贫困户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三亚、海口等较发达地区务工,每月的收入会更多一些。

外出务工,一个月工资最起码有1800元。你们不要怕没文化,只要有责任心、有信心、踏实肯干,就不要怕没工作。黄明和村两委干部经常到到贫困户家中跟他们谈心,建议让家里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通过劳务输出方式摆脱贫困,贫困户从之前的抵触逐渐转为接受。看到贫困户的态度转变,黄明和村干部、镇干部联系了市区的宾馆酒店、小区、车站等地,黄明还通过省旅游委相关处室的帮助,联系到三亚、保亭、陵水等景区景点,让贫困户家中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

2016年共有93户贫困户的141名家庭成员外出务工,黄吉林的大儿子和妻子、小儿子也在其中,他们3人在五指山市务工,每个月工资收入加起来超过5000元。

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打下长远发展基础

虽然贫困户家中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但剩下的贫困人口在村里做什么?难道只能在村里零散养些鸡和猪?通什镇委镇政府投入资金打造了毒蜘蛛(学名敬钊缨毛蛛)、果子狸、山鸡养殖示范点和茶叶种植示范点,通过免费提供厂房、种苗、技术等,在致富带头人和黄明、村干部的帮助下,贫困户家中的剩余人口在村里投入这些特色产业。

毒蜘蛛养殖示范点有20户贫困户、果子狸养殖示范点有53户贫困户、山鸡养殖示范点有10户贫困户、茶叶种植示范点有10多户贫困户,其中山鸡养殖示范点的贫困户在2016年每户分得7000元分红。2016年建成的毒蜘蛛养殖示范点目前共养殖26000只毒蜘蛛,每户贫困户养殖1300只,预计10月份可将养殖的毒蜘蛛出售,每只毒蜘蛛售价预计为20-22元。果子狸养殖示范点目前共养殖212只果子狸,每户贫困户养殖2对,预计年内可以上市销售,每只果子狸约为10斤,价格约为100/斤,一只果子狸售价约为1000元。

我们也参与了毒蜘蛛养殖,从去年养到现在,过段时间就能卖了,而且镇政府、第一书记已经联系好了公司前来收购。我们养的1300只毒蜘蛛除去管理不周死掉的,大概可以卖出22000元。黄吉林和妻子就参与了毒蜘蛛养殖,尽管两儿子和媳妇外出务工,但他和妻子通过毒蜘蛛养殖同样也有不菲的收入。

除了打造特色产业外,五指山市相关部门还硬化村道、完成饮水工程改造、投入户外健身运动器材、进行危房改造、建起电子商务站等。

有了脱贫致富的主路,还搭起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相信福关村委会的村民在致富道路上会越走越好,越走越快。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五指山928日讯(南海网记者 高鹏 通讯员 张俊林)


五指山毛脑村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2017-09-28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李艳玫 通讯员张俊林

种植的山兰稻,马上就可以收割了,我家里很快就会有收入。928日,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脑村田地里,该村村民王积成正在查看山兰稻的长势,为收割作准备。

据了解,为了实施精准扶贫,促民增收,水满乡利用产业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发挥规模效应,积极培育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山兰稻是我省中部山区少数民族长期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2016年,毛脑村整合村里土地资源,并成立了五指山毛脑村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参与种植山兰稻的社员共有9户,其中贫困户4户,种植面积为70亩。

长势喜人的山兰稻。 王凯/

近年来,山兰稻的种植规模已经逐渐缩减,而价格却大幅上升。虽然山兰稻的种植面积不大,但是其收益是种植普通稻米的3倍。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秦存平告诉记者,参与到合作社种植山兰稻的贫困户只需负责生产,合作社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忙销售。

毛脑村驻村第一书记秦存平在稻田间。王凯/

山兰稻收割之后,我就运到村里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在那里他们收购我的稻谷,并通过网店销售。王积成说。去年,毛脑村建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站,并设立了贫困户直销平台,山兰稻、绿茶等特色农产品从此不愁销。

一面,毛脑村通过发展合作社、电商助力脱贫攻坚,另一面,该村启动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带领贫困户吃上旅游饭。在毛脑村,立着一副该村旅游规划设计图,向来客预告着未来毛脑村旅游发展前景。

据了解,今年3月,五指山市发布了水满乡全域旅游品牌,向全域旅游建设迈开新步伐。作为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毛脑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美丽乡村新蓝图正在徐徐铺开。

当地农民前往田地劳作。 王凯/

目前,政府已投资约800万元建设毛脑村,村子整体风貌得到了明显改善。秦存平说。如今,在毛脑村,游客中心、旅游长廊等已初具雏形,处处可见亭子、小桥流水等景观。

村子一天比一天美,我们就仿佛住在公园里。等到村里景点打造完毕后,就会迎来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我们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王积成对旅游促增收充满信心。


五指山市通什镇福关村

多点开花脱贫攻坚

2017-09-28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徐明锋通讯员张俊林摄影报道)928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探访了五指山市通什镇福关村委会,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福关村委会下辖福关一、福关二、红路、毛利、毛松、毛贺6个村民小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410人,截止20161231日,全村脱贫102399人,2017年上半年脱贫14人,未脱贫37人,顺利完成整村推进脱贫攻坚任务。

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成为脱贫的主要收入来源

29岁的黄小练是福关村委会村民,家里有4口人,其中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四年级,一个还没有到上学年纪,其丈夫患病,导致家庭贫困,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政府出钱给我老公治病,减轻了家庭负担,目前病情也得到康复。自己也在村委会附近打零工,政府还免费给猪苗、鸡苗,2016年也有一万多元收入,实现脱贫。黄小练说,

2016年年底,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养起蜘蛛,收入越来越多。

在福关村委会,蜘蛛养殖示范点就有2个,52岁的黄吉林也养殖蜘蛛,不同的是黄吉林这一户,更多是外出打工挣钱,依靠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实现脱贫。

多点开花养殖、打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福关村是2016年整村推进村,我们通过完善基础措施建设,着力培育特色养殖业,加强培训转移就业等途径,有力推动全村脱贫攻坚。由海南省旅游委选派到福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黄明说。

黄明告诉记者,村两委利用扶贫夜校,动员贫困户到省内的旅游景点、商场等就业。2016年,有97户贫困户140名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今年有近200名外出打工。

同时,发展产业,巩固扶贫成果,打造果子狸养殖示范点3个扶持53户贫困户,蜘蛛养殖示范点2个扶持20户贫困户,野山鸡养殖示范点1个扶持10户贫困户,茶叶种植示范点1个扶持十几户贫困户。

黄明给记者算了笔账,政府给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1300只蜘蛛,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保守算,有1000只成活,单价是20元,国庆节后,每户贫困户将会有2万元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他还给果子狸养殖示范点的贫困户算了账,每只果子狸大概是810斤,单价是120,那就有1200元收入,除去成本200元,赚了1000元。

提起未脱贫37人,黄明胸有成竹告诉记者,通过外出打工和村里产业,2017年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白沙县芭蕉村

贫困村光棍村变身美丽乡村

2017-09-28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王铭通讯员王丽妹摄影报道)28日,记者跟随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的西线采风走访小组来到了白沙县邦溪镇南班村委会。探访当地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情况。

    “看着如今干净整洁的街道,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小楼。谁也想不到以前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光棍村。芭蕉村民陈德荣告诉记者。

    据介绍,芭蕉村是一个黎族村,位于邦溪镇西北角,辖属南班村委会。直到2012年,芭蕉村被列入全县美丽乡村计划为村民多方筹措资金,给每户建成了143平米的二层具有黎族风格的楼房。有了这个契机,芭蕉村发起成立了白沙芭蕉村休闲观光专业合作社,充分整合村集体土地资源(含贫困户26101人),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

    据了解,自合作社164月开业至今,芭蕉村旅游人数连年增加,旅游收入约15万元,户增收均有1300元。旅游收益开始成为农民的重要收入组成部分。


白沙牙港村精心选择产业发展模式,

引进特色养殖业助力脱贫攻坚

养鸽子过上好日子

2017-09-29

http://hnrb.hinews.cn/resfile/2017-09-29/018/3214407_hnrbtp1_1506617038233_b.jpg

928日,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牙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鸽子养殖基地,饲养员在喂鸽子。 本报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王丽妹 摄

扶贫宣传乡村行

  本报牙叉928日电(记者原中倩通讯员王丽妹)今天上午,记者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牙港村看到,一排排整齐的鸽笼排列在橡胶树绿荫下,上万只鸽子或飞或立,咕咕齐唤,场面蔚为壮观。牙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世坚告诉记者,这是该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鸽子养殖基地,也是白沙唯一的养殖鸽子专业基地。

  周世坚说,牙港村地少人多,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橡胶、甘蔗、渔业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由于近年来橡胶价格较低,村民经济收入受阻,为了给村民增加收入,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谋划产业,在20169月成立牙港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当时有贫困户34104人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原来想养羊,但是考虑到我们处于松涛水库的水源地,不适合放养。经过讨论最终确定建立鸽子养殖基地。现在看来,养鸽产业市场前景不错,产生效益很快,很符合我们牙叉的扶贫产业发展方向。

  记者了解到,鸽子养殖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引进海南赢庄农业有限公司,由公司出资120万元建设4000平方米的饲养间和工作间,并负责鸽子的饲养、孵化和销售。养殖基地共养殖1万对种鸽,年可孵化幼鸽15万只。

  牙港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文瑞表示,除了给贫困户分红,企业还培训有意愿学习养鸽技术的贫困户,帮助他们发展家庭养鸽。当鸽子出笼时,可由贫困户自己销售也可由公司回收。同时,该合作社还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今年45岁的贫困户陈梅香说,过去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她打零工,日子过的很窘迫。今年7月,她来到鸽子养殖基地上班,每个月可有2000元的固定收入。这个活很简单,就是喂养鸽子和清理鸽笼。我现在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养鸽技术。虽然要学一两年,但我一定要将养鸽的技术学会,等我学会了,我打算在家自己养鸽,收入肯定比现在还要高,我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另外,养殖基地年需玉米40万公斤以上,下一步牙港村还打算引导农户种植玉米,预计可增加农户收入80万元以上。除去生产成本,我们预计年纯利润可达75万元,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不少于1000元。明年我们还要扩大规模,再增加5000对种鸽,同时给每户入股贫困户10对种鸽,让他们发展家庭养殖鸽子。王文瑞说。

五指山毛脑村打出“产业+旅游”脱贫组合拳

夯实产业里子 扮好村庄面子

2017-09-29

http://hnrb.hinews.cn/resfile/2017-09-29/018/3214410_hnrbtp2_1506610401381_s.jpg

928日,五指山水满乡毛脑村驻村第一书记秦存平介绍毛脑村产业现状。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本报五指山928日电(记者李艳玫通讯员张俊林)种植的山兰稻马上就可以收割了,我家里很快就会有收入。928日,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脑村田地里,村民王积成正在查看山兰稻的长势,为收割作准备。

  为了实施精准扶贫,促民增收,水满乡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发挥规模效应,积极培育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山兰稻是毛脑村的特色产业。2016年,毛脑村整合村里土地资源,并成立五指山毛脑村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参与种植山兰稻的社员共有9户,其中贫困户4户,种植面积为70亩。

  近年来,山兰稻的种植规模已经逐渐缩减,而价格却大幅上升。虽然山兰稻的种植面积不大,但是其收益是种植普通稻米的3倍。今年,毛脑村仅有机山兰稻这一项就可以带动村民收入近20万元。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秦存平告诉记者,参与到合作社种植山兰稻的贫困户只需负责生产,合作社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忙销售。

  山兰稻收割之后,我就运到村里的电子商务服务站,站里的工作人员就通过网店把稻米卖出去。王积成说,去年毛脑村建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站,并设立了贫困户直销平台,山兰稻、绿茶等特色农产品从此不愁销。

  一方面,毛脑村通过发展合作社、电商助力脱贫攻坚;另一方面,该村启动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带领贫困户吃上旅游饭。一幅毛脑村的旅游规划设计图,预示着未来毛脑村旅游发展前景。

  据了解,今年3月,五指山市发布了水满乡全域旅游品牌,向全域旅游建设迈开新步伐。作为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毛脑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美丽乡村新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目前,政府已投资约800万元建设毛脑村,村子整体风貌得到了明显改善。秦存平说,在如今的毛脑村,游客中心、旅游长廊等已初具雏形,处处可见的亭子、小桥流水等景观引人入胜。

村子一天比一天美,我们就仿佛住在公园里。等到村里景点打造完毕后,就会迎来许多游客观光旅游,我们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王积成对旅游促增收充满信心。


探访五指山市南圣镇忧遁草种植示范点 推广忧遁草种植  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7-09-29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徐明锋通讯员张俊林摄影报道)928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的“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探访了五指山市南圣镇忧遁草种植示范点,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南圣镇忧遁草种植,有些农户自己种植,有些农户把土地租给公司种植,自己就近在公司打工。在五指山市南圣镇忧遁草种植示范点,商报记者见到镇南圣镇同甲村委会永忠村的村民王积峰正在地里种植忧遁草。

“有三个小孩读书,导致家庭贫困,被列入贫困户,现在在忧遁草种植示范点打工,培育忧遁草种苗,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王积峰说,忧遁草种植粗放,无病虫害,不打农药,不施肥料,主要是除草,在示范点工作后,家里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据了解,忧遁草含丰富的氨基酸和叶绿素,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很高的野菜,可作茶饮品和各种保健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抗癌的化学物质,既可食用又可药用。

南圣镇忧遁草种植示范点位于永忠村,占地100亩,由五指山盛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该公司生产经理告诉记者,忧遁草成熟期一般为100天,每年可采摘23次,每年每亩可采摘600700公斤,农民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将忧遁草鲜叶卖给公司,每年每亩经济收入约为60007000元。

“目前,五指山市共种植了1938亩忧遁草,有7个乡镇1002户农户,其中505户是贫困户和脱贫巩固户。”该公司生产经理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向农户提供种苗、地膜、有机肥料,并选派技术员对农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

据介绍,2016年,五指山市将忧遁草种植作为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加大投入力度,延长产业链条,完善销售渠道,贫困户增收效益明显。该市整合农民增收资金200万元,发放忧遁草种苗81.41万株325.6亩,其中投入资金86.352万元扶持93户贫困户忧遁草种苗30.84万株123.4亩。

此外,整合2016年省中部地区农业发展资金资金1106万元(含市配套215万元)用于发展忧遁草项目,其中715万元用于采购忧遁草种苗,300万元用于扶持忧遁草加工厂建设,91万元用于采购有机肥。


五指山村民黄谢东:脱贫致富不忘带领乡亲

2017-09-29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徐明锋通讯员张俊林摄影报道)928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的“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探访了五指山市通什镇福关村委会福关二村,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见到了有钱一起赚、脱贫致富不忘带领乡亲的黄谢东。

1985年出生的黄谢东是五指山市通什镇福关二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2014年,黄谢东被纳入贫困户,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典型,不仅自己住上新房子、有了持续增收产业,而且不遗余力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共同致富。

发展毒蜘蛛特色养殖产业,拿到第一桶金

回想起那些年的生活窘境,黄谢东直摇头。他告诉记者,住在瓦房里,厨房是铁皮搭起来的,刮风下雨就感觉四处渗水,一直想突破贫困的生活,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2014年,黄谢东被纳入贫困户。当年年底,镇里组织扶贫产业项目培训,作为贫困户代表,他参加了毒蜘蛛养殖基地的学习活动。“参加培训,感觉政府推出‘政府+公司+农户’的毒蜘蛛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成本低、风险低、销路有保障,便决定试一试,发展毒蜘蛛特色养殖产业。”黄谢东说,这是他和其他6名贫困户第一次接触到了养毒蜘蛛的技术,后来只有他坚持不懈养殖毒蜘蛛。

回忆当时养殖毒蜘蛛情景,黄谢东告诉记者,当时为了建设养殖基地,把家里的一些树砍了,被他父亲骂,为了筹集资金,当时仅有的2000元全部拿出,还贷款,甚至还变卖了妻子的嫁妆。 

“父亲、老婆都骂我,只能慢慢跟他们说,也取得他们支持我,而且政府也我提供了发展资金。”黄谢东说。

2015年初,黄谢东开始养殖毒蜘蛛,成为通什镇第一个蜘蛛养殖户。为了扶持黄谢东,每只2元钱的蜘蛛苗,镇政府补贴1.4元,企业免费提供了毒蜘蛛的饲料和毒蜘蛛做窝需要的木制半成品。

他的养殖基地在一个离村庄约4公里远的山脚下,他自己开荒扩土,跋山涉水将材料一点点挑过河搭建好,下雨时小桥被河水漫过山地湿滑泥泞,他曾几次在路上摔倒。利用3个多月,搭好毒蜘蛛的窝。

据了解,为了确保毒蜘蛛的成活率,黄谢东经常向企业技术员求教。冬天,担心毒蜘蛛冻死,黄谢东和他的爱人晚上住在铁皮棚里,生火给毒蜘蛛“取暖”。

经过近8个月的精心喂养,20163月,第一批养殖的2500只毒蜘蛛喜获成功,他销售收入3.7万元。面对第一桶金,黄谢东告诉记者,那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钱,当时看到银行卡里的余额多了几个0,被吓了一跳。

脱贫后,还成为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

2015年,黄谢东发展毒蜘蛛特色养殖产业。2016年,第一批毒蜘蛛销售额3.7万元。有了利润后,除了继续养殖毒蜘蛛,还养殖五指山猪25头、养殖“三鸟”400多羽,家庭年收入达到49500元,纯收益达31780元。

黄谢东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但他还要帮助其他贫困户,有钱一起赚。脱贫后,他作为致富带头人创建了毒蜘蛛和果子狸2个养殖示范点,分别带动10户和22户贫困户集中养殖,其中,毒蜘蛛养殖能使每户增收1.5万元以上,果子狸养殖能让每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黄谢东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创业热情得到大家的认可,不仅被五指山市委、市政府评为2016年度脱贫攻坚“星级示范户”光荣称号,还被选为村小组副组长,并作为致富带头人创建了福关村脱贫攻坚毒蜘蛛和果子狸两个养殖示范点,带动贫困户养殖致富。

“黄谢东勤劳、好学,现在是我们村里的致富榜样,脱贫后,还成为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福关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明说。


五指山南圣镇牙南村委会打造

集体经济助贫困户脱贫

2017-09-29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徐明锋通讯员张俊林摄影报道)928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的“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探访了五指山市南圣镇牙南村委会,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当天下午3点半,56岁的牙南村委会贫困户邓德英戴着草帽在种植树仔菜的田地里拔草,他告诉记者,在奔内树仔菜合作社打工,种植树仔菜,每个月有2200元收入。

牙南村党支部书记邓启政告诉记者,今年5月,牙南村奔内树仔菜合作社成立,并吸纳了40户贫困户。7月,种植树仔菜77亩,经过3个月的成长,其中部分的树仔菜预计国庆节期间上市,每斤售价约为5元,这40户贫困户将按一定的比例获得树仔菜的销售分红。

“主要是打造集体经济,能够通过集体经济的模式,解决贫困户致富问题。”邓启政说,合作社通过聘用贫困户来平整土地、栽培、除草等,以每天80元的酬劳发放给参与劳作的贫困人口。树仔菜有收成,按工资发给他们以后,剩下的以40%的形式分红给贫困户,按照分红比例,每户每年将有6000元左右的收益。

据了解,树仔菜是五指山地区野菜系列品种,由于粗生耐长,种植不需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保持了原有天然属性,是富有山区特色的“绿色食品”,是一种容易种植容易管理,很受市场欢迎。

五指山市为推进树仔菜种植项目产业发展,使树仔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因地制宜,补贴种植户,自主经营”的总体思路,以产业化发展为基础,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树仔菜,加快该市特色产业建设步伐。

此外,为引导广大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树仔菜种植,20164月,出台了《五指山市2016年树仔菜种植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各乡镇实施树仔菜种植推广工作。截止20161231日,通什镇、毛道乡、畅好乡和南圣镇4个乡镇已种植树仔菜面积678.46亩,备地321.2亩。其中,由122户贫困户种植151.23亩,每亩政府补贴1970元,共补贴29.8万元,用于购买肥料和种苗,肥料和种苗由农户自己采购,种植按方案标准实施,经过验收合格后补贴资金由所在乡镇打进农户“一卡通”。


抓好党建促扶贫、培育产业保脱贫

五指山畅好乡畅好村实现贫困山区安居梦

2017-09-29

为迎接1017日国家扶贫日的到来,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于26日起组织开展为期5天的扶贫宣传乡村行,来自省内多家媒体的20名记者分中线、西线两路进行走访采风。

记者所在的中线组昨天(28日)来到五指山畅好乡畅好村,村子村道整洁,农田遍布。记者到时,村民们正在开村民大会商议村务。

畅好村是2016年整村推进贫困村。据畅好村党支部书记陈亚忠介绍,该村以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方针,通过党员突击队结对一对一帮扶的形式,结合产业脱贫、电子商务脱贫、劳务输出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完成了整村31111人贫困人口脱贫。

畅好村里的脱贫户代表陈阳,曾经是一个爱喝酒的懒汉,与妻子黄翠珍一起育有三个女儿,生活压力大。作为结对帮扶人,畅好村党支部书记陈亚忠因户施政,通过思想改造、培育产业等措施,一步步引导陈阳走向积极,走出贫困。

依靠扶贫政策,包括陈阳在内的贫困户们盖起了新房,还领到了鸡苗、猪苗、树仔菜苗。地里的朝天椒每3天就可以采摘一次;周末女儿们放假,一家人一起到菜地摘辣椒。

现在,陈阳家里养了一百多只鸡、10头猪,种了两亩多的冬季瓜菜,陈阳还当上了护林员,收入渠道多了。丈夫的改变带来家庭的改变,他的妻子黄翠珍算了家庭收入的账,每个月收入超过了2000元。主动脱贫自豪,勤劳致富光荣,村里的这条脱贫标语,成了陈阳等脱贫户们的生活写照。对于安居乐业的美好新生活,陈阳夫妇说,他们信心满满,感谢政府。

对于如何巩固整村脱贫的成果,畅好村第一书记朱进伟说到,将继续因地制宜,扩大村里的树仔菜、朝天椒的种植,同时强化农产品收购合作社的职能,通过六户农户带一户贫困户分成合作的一条龙产业模式,巩固提升整村脱贫成果。


五指山市通什镇福关村脱贫有“法宝”

        毒蜘蛛、果子狸铺就致富路

2017-09-29

本报讯近年来,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五指山市的领导班子煞费苦心,不断探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想尽一切办法。五指山市通什镇福关村100多户贫困家庭在政府帮扶、致富能手的带领下,开始养殖毒蜘蛛、果子狸、野山鸡等,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见习记者刘柯娜通讯员张俊林/

靠养蜘蛛赚得第一桶金,贫困户成致富能手

昨日,记者一行人跟随致富能手——福关村村民黄谢东来到村里的一处毒蜘蛛、果子狸养殖基地。走进毒蜘蛛养殖基地,一排排塑料格子映入眼帘,这些小方格是毒蜘蛛的房间黄谢东介绍,2014年年底,政府组织开展养殖毒蜘蛛项目,他抓住机会立即报名参加培训,当时和他一起报名的有7户家庭,但只有他选择了养毒蜘蛛,并坚持到现在。

2015年初,为开辟毒蜘蛛养殖场地,黄谢东砍了父亲种植多年的橡胶树,为此与父亲吵过架;为筹集启动资金,他当了妻子的嫁妆,也因此与妻子闹过别扭,最终妻子被他的执着打动,与他一起养殖毒蜘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夫妻二人的精心照料下,20163月份,黄谢东将养殖的2500只毒蜘蛛卖出,赚了3.7万元,由此收获了第一桶金,也摘掉了贫困帽

看到黄谢东养毒蜘蛛赚了钱,许多农户也想尝试,黄谢东也不忘带着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养果子狸、野山鸡、种茶叶,人人都能挣到钱

据福关村第一书记黄明介绍,因靠近市郊,福关村主要靠劳务输出脱贫,为防止返贫,走上致富路,福关村还发展特色产业。目前,福关村建有2个蜘蛛养殖示范点,共吸纳20户贫困户;3个果子狸养殖示范点,吸纳53户贫困户。此外,还建设有1个野山鸡养殖示范点,吸纳贫困户10户;茶叶种植示范点1个,扶持10多户贫困户。

黄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政府给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1300只蜘蛛苗,成活率在95%左右,按每只20元计算,11月份前后,每户贫困户将会有2万元收入。此外,黄明还给果子狸养殖示范点的贫困户算了算账,每只果子狸可达8-10斤,按120元一斤计算,每只果子狸能卖1200元左右,除去成本200元,可净赚1000元。我们养鸡基地的农户去年每户已经分红了7000元,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黄明说。

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103户脱贫

据悉,福关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410人,截至20161231日,全村脱贫102399人,2017年上半年脱贫14人,未脱贫37人,顺利完成整村推进脱贫攻坚任务。未脱贫3户也已经分别纳入到果子狸与蜘蛛养殖示范点。今年脱贫没问题。黄明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五指山市坚持产业培育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着力把地方特产和小品种,发展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大产业。大力发展忧遁草、茶叶、豪猪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模式,不仅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更有效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白沙七坊镇长短产业双管齐下

助力扶贫攻坚克难

2017-09-29

【编者按】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白沙928日消息(南海网见习记者胡丽齐通讯员王丽妹)我们根据各村庄的农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寻找适合村庄发展的产业,助推扶贫工作顺利开展。928日上午,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扶贫专干况建武介绍该镇扶贫情况时如是说。据悉,白沙县七坊镇以++的产业发展模式,引领贫困户发展地瓜培育、和牛养殖、黑山羊养殖、林地鸡养殖等特色产业,以不同的产业发展特点,给贫困户带来时效不同的产业收益,助增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

况建武介绍说,七坊镇时效较短的产业是种植黄金地瓜黄金地瓜黄皮黄心,是白沙县七坊镇特有的传统地瓜,是一种营养齐全而丰富的天然滋补食品,能够提高免疫功能,延缓智力衰退和肌体衰老。富含骨胶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在可好村委会可尧村、那来苗村承包180亩土地建设2黄金地瓜种植基地,扩大规模。通过入股、技术合作、科技培训等手段将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中来,促进优势种植产业的发展。况建武说。

作为此次种植黄金地瓜的发起者,同时也是白沙县丽安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的刘娜表示,源于自己对儿时黄金地瓜的无限怀念,本已外嫁在海口的她,怀揣着寻找儿时味道,奔波于七坊镇的各村庄,寻找黄金地瓜苗。当我找到种苗的那一瞬间,真的无比激动,说干就干,合作社承包了105亩的土地,用做黄金地瓜的培育基地。

丽安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政府+农户的模式,把空闲的田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经营和销售,达到效益、利润最大化。目前,该合作社已投入130万建成黄金地瓜育苗基地,为七坊镇贫困户提供了优质的种苗,带动全镇贫困户种植2000余亩地瓜,共吸引40户贫困户入社就业。

刘娜说,今年8月份开始种植第一期,共70亩,预计每亩产量3000斤。前期我们通过电商的形式试售,没想到很受市场青睐,不到一周的时间网上就已经预定了2500斤,每斤的价格在713元之间。这个效果我们很吃惊,也很满意,在春节之前,再扩大1000亩,打造白沙七坊黄金地瓜品牌。

此外,在白沙县七坊镇,与黄金地瓜一样,助力扶贫攻坚克难的还有收益时效较长但高收益的和牛养殖产业。和牛是一种品质优秀的良种肉牛,七坊镇引进改良和牛品种,让其与本地黄牛杂交繁殖出高等级、高质量的和牛后代,能够开辟新的牛肉市场,把七坊镇打造成特色和牛产业小镇。

据了解,该镇目前共建成53和牛养殖点,引进1508头牛,其中,和牛42头。该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发展,形成规模后可以建一个育肥场。在白沙县七坊镇合作注册一个肉牛育肥屠宰厂,不断壮大养殖合作社带动农户致富,打造各种等级的和牛肉。同时,农户在进行分红脱贫时,还招收贫困户作为饲养员,学习养殖和牛的技术,增加农户就业机会。


探访琼中县营根镇朝参村 既要当爹又要当妈 的贫困户主动寻找脱贫机会

2017-09-29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徐明锋通讯员张俊林摄影报道)92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开展的“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探访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朝参村委会,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朝参村委会距县城中心12公里,下辖3个村民小组,包括朝参新村、朝参老村、什仲扭村,2015年至20175月期间,建档立卡户是31113人,其中2016年脱贫户1243人,截止929日,未脱贫1970人,计划2017年年底使10户脱贫。

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整村推进

当天,记者来到朝参村,该村被列入2017年整村推进,村民的房子统一规划,正在新建,计划发展旅游业。该村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务工为主,2016年脱贫户1243人,现年36岁的朝参村民卢跃贵便是其中一员脱贫者。

“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家里土地少,加上两个小孩上学,只能依靠打零工补贴家用。”卢跃贵说,不过现在生活好多了,小孩上学有教育补贴,自己在村里的公益岗位上每个月有800元收入,其爱人每个月也有500元固定收入,同时,依靠种植益智一年也有三千多的收入,目前还种了300株槟榔,收入逐渐增加,生活越来越美好。

朝参村驻村第一书记陆京学告诉记者,截止929日,朝参村未脱贫1970人,计划2017年年底使10户脱贫,主要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2016年,营根镇扶持文朝参文攀生态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存栏猪500头,吸纳贫困户户朝参贫困户2484人。2016年以每人300元入股,每年分红300//户。20175月,加大入股金,又以每人3000元入股。

同时,政府扶持发展稻鱼共生300亩,一年可以发展两季稻鱼,可以卖鱼也可以卖水稻,一季一亩的稻鱼保守计算有4000元的收入,还扶持富美乡村养鸡项目5000只和种植益智。

“目前由县人大投资7.2万元,给每户贫困户送2头母猪,目前正在摸底排查哪些贫困户愿意养母猪,通过卖猪仔增加收入。”陆京学说,如果现在开始养母猪,到20185月份就会有收入,按照市场行情,养两头母猪,一年会有1.6万元的收入。

既要当爹又要当妈 的贫困户主动寻找脱贫机会

该村36岁、既要当爹又要当妈 的王进裕也正在努力脱贫。正值壮年的他,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原因是3个孩子正在读书,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的16岁,小的才9岁。

“王进裕很有激情,主动寻找脱贫机会,多次找我,希望能学养鸡技术,养黑鸡产绿壳鸡蛋,增加收入,实现脱贫。”陆京学说,得知王进裕有这个想法后,他积极去了解养黑鸡产业,近期将带王进裕去黑鸡养殖场交流。

据了解,王进裕的妻子前些年外出打工就再也没有回来,她走的时候,最小的孩子还不满两岁。这些年,他既要当爹又要当妈。

“今年上半年,我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看到养黑鸡致富的新闻,然后自己有地在山上,可以边养黑鸡,边打理水稻。所以就跟陆书记谈谈我的想法,希望带我到其他乡镇养黑鸡场看看,了解养黑鸡的技术市场等。”王进裕说,为了抚养孩子,这些年只能选择在附近的工地打零工,到工地干活,去挖水沟,到果园扫地,但是收入微薄。

王进裕告诉记者,在政府教育扶贫政策帮扶下,现在不用再为孩子们的学费发愁。同时,他自己也成为公益岗的一员,每个月有800元工资,但考虑到3个孩子的未来发展,要在家门口发展产业脱贫,要通过学好养殖技术、种植等更多的方式改变现状。

每当乡镇举办脱贫致富培训会,王进裕积极参与。提起脱贫,王进裕斗志满满。


"一镇一品"葡萄种植带动

儋州兰洋镇贫困户脱贫

2017-09-29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王铭 通讯员 郭冬生 摄影报道)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929日,记者跟随着西线采风小组的步伐,早早的来到了儋州市兰洋镇南罗村委会的七叶葡萄种植基地。在基地里,南罗村村民杨文立正在细心给葡萄树抓虫、剪枝。"我晚上看管葡萄园,早上4点就起来开始工作,9点多这样才结束。政府给了我们贫困户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要好好努力不能偷懒返贫,要往小康生活前进。"杨文立认真的说。

记者了解到,杨文立是南罗村2014年建档的贫困户,现如今加入到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后,不仅每年可以获得分红,还被聘用来在晚上看管葡萄基地,每个月1800元的工资,再加上平常给葡萄种植园打散工时每天有100块钱收入,远远的超出了贫困收入标准,在2016年实现了脱贫。

据介绍,儋州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目前种植葡萄面积500亩,两个基地2016年九月份至今共结果4次,该七叶葡萄品种具有耗养分少、挂果快、产量高、肉实肥厚,能实现两年三摘的特点。其葡萄品质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可,目前该基地已初具“采摘+休闲”旅游模式。2016年儋州市兰洋镇结合实际,将兰洋镇南罗村委会27户贫困户,加老村委会42户贫困户分别成立了南罗村贫困户种养殖合作社和加老贫困户种养殖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将扶贫资金入股加入儋州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同时,为了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务工脱贫问题,合作社需要招聘员工时,优先招聘贫困户劳动力作为职工,工资不低于2000元。

今年镇政府将大力支持实施葡萄产业带动脱贫,把我们南罗村和邻近的海孔、番开等村委会共200户贫困户都加入到七叶葡萄种植合作社,再将农业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农业+休闲旅游+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局面。南罗村支部书记梁永朝介绍说。


海南琼中去年投入教育扶贫资金

近三千万元

2017-09-29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琼中92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高鹏 通讯员 张俊林)“我家里有3个孩子,大女儿在读职校,两个儿子在读小学,孩子们的学费曾经是我的重担。”929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朝参村贫困户王进裕说,琼中开展教育扶贫以来,3个孩子的学费得到解决,自己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据了解,琼中实行全覆盖入户调查,乡镇中心学校按行政村分片包村,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选派1100名教师进村入户,全面核查、分类登记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情况,并在政府网站、村委会、村小组和学校进行名单公示,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同时建立贫困生信息数据库,将每个贫困家庭子女,包括学龄前儿童的信息录入,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信息及时同步变更,实现教育扶贫信息化管理。

  琼中实施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四免四补”,确保“衣食住行学”政府托底资助。如,小学阶段,寄宿生每生每年补助3400元,非寄宿生每生每年补助2400;初中阶段,寄宿生每生每年补助4150元,非寄宿生每生每年补助2900元。

琼中还率先在全省实行高中教育阶段“四免二补”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生全程特惠性资助,在国家和省资助政策基础上,由县财政列支,将学前教育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750元提高到3000元、高中教育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500元提高到3500;对大学生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2000元和学杂费5000;对中、高职学生每生一次性补助实习交通费2000元。

琼中上安乡也裕村贫困户王进强的儿子因贫辍学,在“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被教师发现并登记,通过教师的思想工作和教育资助、补贴,他的儿子重回课堂。琼中和平镇什介村的小学生小仙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她和妹妹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自从她们一家纳入贫困户后,帮扶干部为小仙和妹妹申请了教育补助,让这对姐妹继续完成学业,未来走得更远。

2016年来,琼中累计投入2954.6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生100%资助。同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人口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78.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6.1%,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达97.4%

党建扶贫结硕果

儋州南罗村葡萄架上的休闲旅游

2017-09-29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儋州929日消息(南海网见习记者胡丽齐 通讯员 郭冬生)“我们家去年就脱贫啦,现在在葡萄园基地务工,每天除草和摘剪叶子能挣100来块钱,每个月守果还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家庭经济月收入不仅提高了很多,还能在家门口学习种植葡萄的技术。现在房子也建起来了,放在以前,我简直不敢想!”儋州市兰洋镇南罗村委会文芳村村民杨文立采摘着葡萄激动地说。据悉,儋州市兰洋镇南罗村党支部以“党建促脱贫”为总抓手,确定“家门口务工”发展战略,通过“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种植葡萄约500亩,为贫困户增收找到一条新路子。

“我们两个基地从20169月到现在已经结果4次,七叶葡萄具有耗养分少,挂果快、产量高和果肉肥厚的特点。我们每斤售价28元,每到采摘的季节,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自采,场面非常热闹。”南罗村委会监督委员冯李权告诉记者,儋州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主要种植七叶葡萄、阳光玫瑰葡萄、玫瑰香葡萄等品种,目前种植葡萄面积约500亩,初步形成了‘采摘+休闲’的旅游模式。

儋州市兰洋镇南罗村村委会书记梁永朝介绍,今年,该镇围绕扶贫工作,打造“一镇一品”,实施产业脱贫,实现效益与生态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同时还把未脱贫的海孔、番开、兰洋等村委会共265户贫困户分别以村委会为单位成立贫困户合作社,将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儋州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打造全海南省葡萄种植基地。

他激动地说,葡萄种植地从原来的150亩到现如今的500亩,已初具规模。贫困户也从原来的27户扩大到了265户参与其中,在给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同时,优先招聘贫困户作为员工,工资不低于每月两千月,有效地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实现家门口务工,改变了南罗“空壳村”的状况。据悉,南罗村委会贫困户已于20171月获得分红,每户3000;2017630日加老村文慧贫困户获得分红,每户5000元。

同时,该基地还结合了南罗村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以及儋州重点打造的黎族特色村庄的有力条件。促进“农业+休闲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深度融合,推动兰洋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局面。

此外,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热带特色农业,儋州丰盛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兰洋镇政府致力打造南罗黎苗特色田园综合体。以南罗村委会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及黎族村庄文化为核心,总投资预计1.8亿元,拟建1000亩葡萄农庄与500亩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借助葡萄农庄和淡水龙虾养殖基地的农业观光,体验深黎族特色民俗文化的挖掘,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黎苗特色田园综合体。

“这个项目预计年总收入为3950万元,年净利润预估可达2000万元。同时,项目在运营期间,可提供至少200个就业岗位,解决兰洋的就业问题。”梁永朝如是说。


白沙邦溪镇芭蕉村依托旅游脱贫致富

昔日“光棍村”今朝喜事多

海南特区报 2017-9-30

记者韩建东通讯员王丽妹

 本报讯芭蕉村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西北角,隶属邦溪镇南班村委会。2012年以前,芭蕉村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村貌脏乱差、农民收入低,大部分人住房拥挤,村里适婚男子的婚娶成为难事,村里72名适龄结婚青年中,有40多名中青年男子没有成家,人们只看到嫁出村的女儿,很难见到娶进村的媳妇。

 2014年,南班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高勇参加省委组织部的外省学习考察,看到环境差不多的四川某乡村依托水库搞旅游开发非常红火,他想到芭蕉岭水库比这个村的还大,想到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传统的黎族织锦、树皮衣、酿酒技艺,以及浓厚的民族底蕴搞旅游赚钱。回来后,高勇发起成立了白沙芭蕉村休闲观光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整合村集体土地资源(含贫困户26101人),全体村民入股,发展旅游服务业,采取乡村旅游+模式助力产业发展,经营范围是旅游、汽车露营地、客栈旅馆和观光栈道等。

 28日,记者走进南班村委会的三层小楼,发现一楼的接待室地上摆放着标有糯米酒、米酒,盖着红布盖子的大陶罐,墙边的架子上摆着竹篓、装米酒的竹桶等竹制品。南班村党支部副书记陈雄进介绍,村委会一楼是办公室,二三楼是21间客房,单间98元、双标间118元对外出租,平时也就八九间客房有人住,三月三、春节期间,客房爆满。

 据统计,2016年,芭蕉村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5000多人,过夜游客600多人,旅游收入约15万元。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成和产业规划的逐步实施,芭蕉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增收速度大幅提升,甩掉了贫困村、光棍村的帽子,成为了白沙知名的致富村、文明村。


白沙七坊镇采取“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模式,

三管齐下助力产业扶贫

“黄金地瓜”变脱贫真黄金

2017-09-30

http://hnrb.hinews.cn/resfile/2017-09-30/017/3217457_hnrbtp1_1506706736066_b.jpg

928日,白沙七坊镇丽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正在收获地里的黄金地瓜。本报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王丽妹 摄

扶贫宣传乡村行

本报牙叉929日电(记者原中倩通讯员王丽妹)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具有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黄金地瓜,利用种植地瓜周期短、易种植、见效快的特点,打造特色品牌产业。同时,地瓜苗还能为养殖业提供必备的食料,采取以短养长的长++短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三管齐下助力产业扶贫。今天上午,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扶贫专干况建武向记者介绍该村的产业扶贫情况。

我们根据各村庄的农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寻找适合村庄发展的产业。况建武说,目前白沙县七坊镇以++的产业发展模式,引领贫困户发展地瓜培育、和牛养殖、黑山羊养殖、果蔬种植、林地鸡养殖等特色产业,以不同的产业发展特点,给贫困户带来不同时效的产业收益,保持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金地瓜黄皮黄心,是七坊镇特有的传统地瓜品种。作为种植黄金地瓜的发起者,同时也是白沙县丽安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的刘娜说,由于对儿时的黄金地瓜十分想念,本已外嫁在海口的她,回到家乡,奔波于七坊镇的各村庄,寻找黄金地瓜苗。当我找到种苗的那一瞬间,真的无比激动。说干就干,我们的合作社承包了105亩土地,用做黄金地瓜的培育基地。

丽安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政府+农户的模式,把空闲的田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经营和销售,达到效益、利润最高化。目前,该合作社已投入130万建成黄金地瓜育苗基地,为七坊镇贫困户提供了优质的种苗,带动全镇贫困户种植2000余亩地瓜,共吸引40户贫困户入社就业。

刘娜说:今年8月份开始种植第一期,共70亩,预计每亩产量3000斤。前期我们通过电商的形式试售,每斤的价格定在7元至13元之间,没想到很受市场青睐,不到一周的时间网上就已经预定了2500斤。今年在春节前,我们想再扩大1000亩。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在可好村委会可尧自然村、那来苗自然村承包180亩土地建设2黄金地瓜种植基地,并通过入股、技术合作、科技培训等手段将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中来,促进优势种植产业的发展。届时地瓜产业规范化,也将给农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及产业收益。况建武说。

此外,白沙县七坊镇助力脱贫攻坚的还有收益时效较长产值很高的和牛养殖产业。七坊镇引进改良和牛品种,让其与本地黄牛杂交繁殖出高等级、高质量的和牛后代。据了解,该镇目前共建成53和牛养殖点。该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发展,不断壮大养殖合作社带动农户致富,同时,农户在进行分红脱贫时,还招收贫困户作为饲养员,学习养殖和牛的技术,增加农户就业机会。

另外,该镇还根据短平快产业收益的发展模式,近期计划建设高石、拥阜两个瓜菜基地,以现代农业园+瓜菜基地的模式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落地七坊镇,并进行本地化研发、生产及推广,打造示范性瓜菜基地品牌。


琼中堑对村“产业+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昔日贫困村变乡村旅游目的地

2017-09-30

http://hnrb.hinews.cn/resfile/2017-09-30/017/3217117_hnrbtp2_1506696209145_b.jpg

琼中和平镇堑对村村民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下住上了小洋楼。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本报营根929日电(记者李艳玫通讯员张俊林)929日,天刚蒙蒙亮,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堑对村村民陈书文就走进鸡舍给鸡喂食。他说,自8月份以来,他饲养的母鸡不断出笼售卖,现在又要为下一批母鸡售卖做准备了。

由于家里兄弟多,土地少,加上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陈书文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他通过饲养母鸡,不仅脱了贫,还当起了家禽养殖合作社的管理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陈书文是村里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致富的受益者之一。据了解,堑对村是省委办公厅的帮扶联系点,从2015年开始,省、县、镇、村四级联合发力,充分利用各级资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也得到较大改观。

堑对村原本自然风景如画,尤其秋冬季节,该村南队和北队村民小组一排排楼房门前的绿地美若绿海。根据这一特色,堑对村引导村民整合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成立万泉石臼乡村旅游合作社。

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定了,可是进村的路却不顺畅。进入堑对村必经乘坡河,而河上却只有一座建于1992年的漫水桥。每逢雨季来临,河水暴涨,桥被河水淹没。2016年,在省委办公厅的协调推动下,乘坡二桥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如今,大桥已实现功能性通车。桥通了,来堑对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堑对村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观赏四季不同美景、体验农作乐趣、品尝农家风味……这是我们吸引游客的法宝。万泉石臼乡村旅游合作社的负责人胡开军介绍,通过休闲农业体验项目吸引游客走向田间地头,再利用特色民宿留客过夜。

去年,该村利用空闲房子打造的15间特色民宿,节假日期间常常一房难求。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游客量,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我们将增加17间特色民宿。胡开军说。

3年时间,堑对村贫困户从2014年的100户减少到现在的4户,偏远贫困村蜕变成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乘上了产业+旅游号列车,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保亭加茂镇共村

第一书记打造养羊合作社

带动共村贫困户共同致富

2017-09-30

南国都市报929日讯(记者张宏波通讯员张俊林)因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家住保亭加茂镇共村村委会番房村的黄开强在过去的十年都只能卧床不起,家中负担全部由妻子承担,全家陷入了因病致贫的困境。今年,在政策的帮助下,他在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日前,海南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活动来到保亭加茂镇共村村委会,探访了扶贫工作开展至今,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医院做完手术后,黄开强已经能够依靠一只拐棍下床行走了,每走一步,黄开强都显得满足。手术一共花了5万,政府报销了3万多,加上其他的一些政策帮助,自己没花多少钱。黄开强切实感受到了希望,明年,他还将接受左侧股骨头坏死手术,之后他走路便不再需要拐棍。

今年春节前,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就可以分红了。在黄开强家中,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隋耀达向黄开强说起了合作社的情况,希望让老黄多一份喜悦。

让贫困户脱贫,产业扶贫是关键。而共村的致富产业,就是隋耀达向老黄说起的黑山羊养殖合作社。

考虑到共村村民有散养黑山羊的基础,来到这里后,隋耀达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在共村建立一个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去年3月份,项目启动了。在省妇联精准扶贫专项经费的扶持下,共村成立了巾帼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这个合作社已经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50万元,建起了200平米的羊舍。

合作社成员6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隋耀达说,合作社实行股权激励机制,一户三股原始股,积极参加扶贫养殖培训、夜校培训、为养羊场提供劳动的,可以增加手中的股权,到分红时,相应分得的钱也就会更多,避免等靠拿

 去年底养羊场投产,今年已经收入五六万元,隋耀达说,运转一切正常。为了养羊场能够顺利投产,去年,他还作为担保人,为22户贫困户申请了贷款入股。隋耀达将心血投在了黑山羊养殖产业上,也住在了养殖场里。

 隋耀达说,2016年底,全村55户、194人贫困户中,已经有52户、182人实现脱贫,3户因政策等原因未实现脱贫,今年全村将全部脱贫。


白沙牙叉镇牙港村

一万对“扶贫鸽”助贫困户摘穷帽子

2017-09-30

白沙牙港鸽子养殖合作社,陈梅香在喂养鸽子。

南国都市报929日讯(记者文盛通讯员王丽妹/图)28日一大清早,白沙牙叉镇牙港村委会牙港村村民陈梅香步行至离家不远的鸽子养殖基地,熟练地将玉米、小麦、豌豆等谷物搭配成饲料,再一一放入食槽中。我在这儿既能打工赚钱又可以学习养殖,等掌握技术后,就可以在家里养鸽子,创造更多经济收入了。想到今后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陈梅香脸上露出了笑容。

三年前的那场台风,将陈梅香家里仅有的一百多株橡胶树全部刮倒。从那以后,她和丈夫只能依靠打零工维生。在工地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而且以体力活居多,身体受不了。陈梅香虽40岁出头,但长年的风吹日晒让她显得有些衰老。即便很辛苦,夫妻两人每月的收入也不过两千多元。

考虑到陈梅香一家的情况,村委会将其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相关政策扶持。今年7月,陈梅香进入鸽子养殖基地打工学习。日后待她充分掌握养殖技术,还会免费获得10对种鸽,当培育乳鸽达到销售标准后,企业将负责全面回收。据计算,如养殖成功,他们一家的年收入至少可以增加2400元。

据记者了解,白沙牙港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去年成立时,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鸽子产业的运作模式,引进海南赢庄农业有限公司,由公司出资120万元建设4000平方米的饲养间和工作间,并负责鸽子的饲养、孵化和销售,养殖基地共养殖一万对种鸽,每年可孵化乳鸽15万只。除去生产成本,预计年纯利润可达75万元,贫困户每人年分红不少于1000元。

此外,企业将培训有意愿学习养鸽技术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的同时还负责回收,帮助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儋州雅星镇路千村

“宠物小精灵”豚狸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7-09-30

软萌的豚狸。

南国都市报929日讯(记者文盛通讯员郭冬生文/图)别看豚狸个头小,经济效益可不低。你看那只宠物类豚狸,市场价要1200元。在儋州市雅星镇路千村,星合豚狸养殖合作社社长何运方捧着一只软萌的豚狸,眼里满是喜欢。

曾经是贫困户的何运方,靠养殖豚狸摘掉了穷帽子。如今,小有成绩的他正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何运方接触到了豚狸养殖。这种养殖技术要求低,集野味、滋补、宠物于一体的珍贵草食动物,让他眼前一亮。2013年,何运方从广东引进100只豚狸种苗,开始尝试养殖。次年,赚到第一桶金的他尝到了些甜头。但即便如此,养殖豚狸的收入仍不足以让全家脱贫。

2015年,何运方一家被纳入扶贫对象,并与其他的贫困户一起成立了儋州星合豚狸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二年,儋州市、雅星镇整合资金68万元,扶持该合作社建起700多平方米的厂房,添置了相关设备。当年底,合作社销售豚狸获得近5万元,存栏量达到3000只,参与养殖的贫困户全都摘掉了穷帽子

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合作社的豚狸有些供不应求。为此,何运方找到了办法:吸收更多的贫困户,抱团发展。这样既扩大了规模,又能带动村民脱贫。我们免费提供种苗,并培训养殖技术。最后当豚狸达到销售标准时,我们还负责回收。何运方表示,在正常情况下,一户人家养殖300只母豚狸,年收入纯利润可达3万元左右。

高速公路带来优势

海南琼中朝参村贫困户脱贫心气高

2017-09-30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琼中92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高鹏 通讯员 张俊林)两个孩子读书需要的学费、生活费等现在都有政府补贴了,我参加村里的公益岗位、打工、卖槟榔和益智都有收入,贫困户的帽子已经被甩掉了。929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朝参村委会朝参新村村民卢跃贵说,下一步他将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计划扩大益智种植规模,争取有更大的收入。

据了解,2015年至20175月期间,镇朝参村委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1113人,其中2016年脱贫户1243人,计划年底让10户贫困户脱贫。

村子贫困户致贫的原因都不一样,因病、因学等等的原因都有,但是大家都没有那种等靠要的思想,而是通过各级政府的扶持,大家积极行动,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朝参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陆京学说。

王进裕正是努力脱贫的贫困户之一,他的妻子早年外出打工时再也没回来,当时他要照顾3个孩子,最小的孩子不满2岁。王进裕既当爹又当妈,他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在附近村子转悠打零工,微博且不稳定的收入全用于孩子的教育。

县里为我的3个孩子上学读书进行补贴,解决了我的重担,现在我还参加村里的公益岗位获得收入。王进裕说,他在电视节目上了解到一个脱贫致富的项目:养殖乌骨鸡,通过销售乌骨鸡下的绿壳鸡蛋来实现脱贫。他把自己的想法跟陆京学反映后,陆京学非常支持,近期将带他到一家乌骨鸡养殖厂学习。

贫困户有脱贫的志气和想法,琼中各级政府都积极扶持。2016年,营根镇扶持生态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存栏猪500头,吸纳贫困户户朝参贫困户2484人。还扶持发展稻鱼共生300亩,一年可以发展两季稻鱼,可以卖鱼也可以卖水稻,一季一亩的稻鱼有40007000元的收入,另外还扶持富美乡村养鸡项目5000只和种植益智。

目前,县里正对朝参村进行扶贫整村推进,3个村小组共有104户危房进行改造,全村房屋的外立面将充满黎族文化的元素,由国道进出村子道路正在扩宽。

 琼乐高速有个匝道口就在村子附近,可以说村子有着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陆京学说,许多村民已经发现村子的优势,高速公路建好后带来的便利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村里来,大家都在商议着,通过山中的林间栈道、绿道骑行、鱼塘垂钓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让村子更美、村民更富。

儋州南罗村:葡萄架上结致富果

2017-10-01

本报那大930日电(记者原中倩通讯员郭冬生)今天一早,在儋州市兰洋镇南罗村的七叶葡萄种植基地里,村民杨文立正在细心给葡萄树除虫剪枝。我现在在葡萄园基地务工,每天除草和摘剪叶子能挣100多元钱,每个月看守果园还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家庭经济月收入提高了很多,还能在家门口学习种植葡萄的技术。我们要好好努力不能偷懒返贫,要朝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前进!杨文立激动地说。

2013年,南罗村党支部决心要把企业引进村,让贫困群众在家致富。2015年底,村里引入儋州丰盛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指导,又精心从广西引进6个优质葡萄品种,将葡萄种植作为南罗村重点发展项目。之后,村两委干部又从农户手中筹集了150亩土地用于葡萄种植。

2016年,兰洋镇将南罗村27户贫困户组织在一起,成立了南罗村贫困户种养殖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企业的模式,以扶贫资金入股加入儋州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

目前,该基地种植葡萄面积已发展扩大到500亩,已初具规模,贫困户也从原来的27户扩大到了265户参与其中。在给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同时,基地优先招聘贫困户作为员工,工资不低于每月2000元,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改变了南罗空壳村的状况。据悉,南罗村贫困户已于今年1月获得每户3000元的分红。

南罗村支书梁永朝告诉记者,现在葡萄的品质得到广大游客认可,目前该基地已初具采摘+休闲旅游模式。下一步,村里要将农业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农业+休闲旅游+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儋州落实“三保障”政策

将全面提升贫困村工程建设

2017-10-01

编者按:在10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扶贫宣传乡村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临高、儋州、白沙、东方、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广播等报道方式全面讲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贫困村庄华丽“蜕变”的做法、当地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儋州102日消息(南海网记者胡丽齐通讯员郭冬生)“要不是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我就要在破瓦房里住一辈子了,哪里敢想能住上两层的新楼房!”昨天上午,当记者从那大镇驱车一路向西40多千米,来到偏远的雅星镇飞巴村委会,村民谢学军正忙着自家正在建造中的两层新楼房,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党的好政策。据悉,今年以来,儋州市在巩固原有脱贫成效基础上,加快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建设,坚持一手抓增收致富、一手抓民生改善,突出抓好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全面提升贫困群众民生水平,加快贫困群众幸福“追赶”,让贫困群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飞巴村小组村民谢学军回忆,过去一家五口住的是面积不到30平米的破旧瓦房,逢刮风下雨天,屋内到处漏雨需要用水盆接雨水,全家收入也仅靠种植几亩橡胶和甘蔗。去年底,他加入了村委会的温氏肉鸡养殖合作社,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赚了将近2万元。今年5月,他通过扶贫小额贷款贷了5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盖起了150多平的两层新楼房,预计今年12月就能全部完工入住。据悉,今年以来,儋州市委、市政府把农村贫困户住房安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全力保障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的最基本住房安全。截至9月底,2017年全市计划改造危房4063户,已动工3972户,动工率97.8%;竣工或基本竣工2694户,竣工率66.3%

雅星镇飞巴村委会村支书谢学亮告诉记者,作为贫困村,过去的飞巴村人居环境和村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民生意识薄弱,污水横流、粪便满地,房屋杂乱无章,垃圾随意堆放,村容村貌较差。为了改善人居环境,雅星镇利用三沙市援建资金288.22万元,对飞巴村进行整村改造,建硬化路、修排水沟,种植三角梅和草皮,安装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另外,儋州市扶贫办投入446万元修建了5个自然村村路5.8千米。该镇政府积极落实“三保障”政策,2016年全村共改造危房81户。教育扶贫176人,发放教育扶贫资金50.48万元;已落实社保兜底1035人。

经过一年的帮扶,目前飞巴村委会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群众“三保障”问题都得到解决,群众思想观念也有所转变。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24元,全村共有97户贫困户脱贫。

儋州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我们还要通过全面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建设,确保已脱贫人口有稳定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据了解,儋州市共有新州镇大屯村、王五镇东光村、大成镇推赛村、海头镇红洋村、兰洋镇番新村、白马井镇旧地村等6个村庄被纳入省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在集体经济培育工程方面,今年7月财政已拨付5万元到每村作为发展村集体启动资金,该市组织部也制定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指导实施;在“三保障”工程方面,危房改造、医疗保障、教育补助政策已全部落实到每个贫困户;在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方面,8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已完成道路硬化73.628千米,完成计划数的86.69%,光纤网络、4G网络已全覆盖;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面,已投入2215万元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每个村配备专用垃圾箱和环卫工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专车运送。

据悉,今年海南省将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海南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整村推进与特色产业发展及美丽乡村、全域旅游、“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以村为单位,集中力量、盘活资源、整合资金,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健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升贫困人口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贫困村脱贫进程,整体提升贫困村脱贫质量和水平。


儋州:扶贫葡萄挂满架迎接国庆采摘游

2017-10-01

929日,在儋州市兰洋镇南罗村委会的葡萄园里,一串串葡萄挂满架,工作人员也在认真护理葡萄果,做好葡萄园的卫生和采摘安全工作,以迎接国庆长假采摘游的来临。(海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郭冬生 摄)


东方市大田镇短草村委会

投入上百万危房改造补贴资金
24
户贫困户住上放心房

南国都市报   2017-10-09

南国都市报108日讯(记者文盛通讯员王丽妹)看着面前这栋新房平地而起,东方市大田镇短草村委会短草村村民吉永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提心吊胆地住了好些年危房,这回总算能搬到新房里了。感谢政府的支持,感谢好心人对我的照顾。吉永光激动地说。

看看,这多结实,住在里头放心得很。吉永光用力拍了拍新房的墙壁,嘴里不断念叨着。回忆起以前住的老房子,他只用了两个字来形容:破旧。十几年前盖房时,只买得起空心砖,质量很差。加上附近采石场长期的炮机声震荡影响下,房子四处开裂漏水,生怕哪天就塌了。吉永光说。

由于经济收入较低,家庭情况困难,吉永光一家被列为村里需要帮扶的贫困户之一。在今年3月进行的危房鉴定中,吉永光家的老房子被认定为D级危房,可享受政府拨付的5.5万元危房改造补贴资金。紧接着,吉永光又四处筹集了2万多元,最后用8万元盖起了这座框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平房。

下个月我们全家就可以住进新房啦!看着即将完工的新房,吉永光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这儿有24户危房改造户和无房户,截至目前,政府共补贴了113.8万元危房改造资金。短草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黎志吉告诉记者,预计在下个月,村里所有的危房改造工程都将完工,贫困户们将住上安全可靠的放心房。

据悉,在东方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相关部门将贫困农户危房改造视为工作重点。2016年安排4073.7万元用于1013户贫困户危房改造补贴资金,提高补助标准,完成776户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并且于今年继续投入危改资金5400万元,改造危房1268户,实现贫困户住房有保障。


保亭三道镇三弓村委会番庭村

豪猪养殖合作社吸纳70户贫困户

明年8月起每年户均增收40005000

南国都市报   2017-10-09

番庭村养殖的豪猪

南国都市报108日讯(记者张宏波通讯员张俊林/)在保亭三道镇三弓村委会番庭村,去年开业的美丽乡村旅游合作社吸纳了村里的6户贫困户加入,如今这个精准扶贫项目正在发挥作用,已经有12批次4500人来到村里露营旅游,营业额16万元以上。而在番庭村的路口,一个养殖豪猪的合作社也成为了扶贫的新堡垒70户贫困户成为了这里的股东,明年5月份,第一批养殖的豪猪便可以上市了。

55岁的王明理是番庭村的贫困户,因为患有疾病,王明理无法劳动了。家中的劳动力就剩下老婆黄月花,往年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只能依靠种植冬季瓜菜和3亩多的槟榔林,但三个孩子都在外省读大学,王明理一家成为了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贫困户。王明理一家情况在去年发生改变。村里的旅游合作社成立,每次来客人,黄月花都负责游客的后勤工作,以此获取劳动报酬。此外,黄月花还成为了村里的保洁员,每个月新增收入700元。王明理说,让他感受最明显的改变是,以前家里基本上很少吃鱼吃肉,而现在,这些都不再是问题了。孩子在外地读书,伙食也可以更好一点了。不善表达的王明理笑着告诉记者。

番庭村的旅游合作社吸纳了6户贫困户加入,明确分工,按劳取酬。去年5月开业至今,已接待游客12批次4500人,营业额16万元以上,同时带动村民农副产品促销。农户们也依靠自身拥有的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打造出具有黎族风情特色的美丽乡村旅游点。目前,全村还有5户贫困户,计划今年底全部脱贫。距离番庭村不远处,一个饲养豪猪的养殖合作社今年七月刚刚开始运作,这个养殖合作社吸纳了三道镇70户贫困户加入,成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新路。

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豪猪养殖项目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39.3万元,存栏量250750头,年出栏量约500600只,带动7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预计从20188月起,每年户均增收40005000元。现在豪猪肉一斤大概是120元,一只豪猪也有1820斤。该负责人表示,一只豪猪可以卖到2400元左右。


五指山市毛脑村委会毛纳村

种茶叶山兰 养灵芝螺

开发乡村游 多种经营

南国都市报   2017-10-09

今年底将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村

南国都市报108日讯(记者张宏波)位于五指山山区深处的毛脑村委会毛纳村耕地有限,村里大部分山林又在我省生态红线范围内,无法开发。为了让村里的贫困户脱贫,驻村第一书记秦存平来到这里后,在发展有机山兰稻等特色产业的同时,还将灵芝螺养殖、黎族文化旅游提上了日程,今年底,这里还将签约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村1000万元投资将为这里带来更多的变化。

电子商务站每月销售额可达到10万元

20多岁的王孟朦中专没读完就回家了,父母早逝,姐姐外嫁,上了年纪的奶奶劳动能力有限,而王孟朦却有着年轻人的叛逆,不愿劳作,家庭经济每况愈下,王孟朦和奶奶成为了村里的贫困户。

毛脑村的第一产业是茶业,秦存平认为,让王孟朦和其他贫困户脱贫,应当先让他们真切地看到脱贫希望。于是,秦存平利用合作社茶叶加工厂的平台,搅动了全水满乡茶叶的发展,实现了茶叶价格和茶叶销量的双提升。而王孟朦家里就种了几亩茶,这些茶叶每年能够为家里增收几千元。

此外,通过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毛脑村还种植了有机山兰稻70亩,由贫困户负责种植管理,合作社负责病虫害管理、种植技术指导。贫困户王积成告诉记者,一亩稻田一年能够产200-300斤,每斤他可以得到10元抽成,他负责的4亩地可以赚10000多元。

为了销售这些稻谷和其他特色农产品,毛脑村还建起了电子商务服务站,最多的时候,这里的销售额一个月可以达到10万元。

未来还将养殖灵芝螺、打造黎族文化乡村游

光靠种植业,带动力依然有限,秦存平为村里想出了其他出路。今年以来,毛脑村尝试养殖灵芝螺、发展灵芝种植等方式,通过引进专家指导,组织外出培训等方式,尝试新产业的可能性,目前已取得初步成功。

秦存平告诉记者,灵芝螺是海南尖螺的一种,既是食材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螺很适合在毛脑村养殖。这种螺在农家乐里面卖到15元一只,而且还不是经常吃得到。秦存平说。

守着大美的景色,秦存平认为,旅游依然是不错的致富路。利用资金,秦存平和村两委商议,在毛纳村建起了青蛙广场,未来还将打造一部黎族文化剧在这里演出,囊括黎族文化和本地特色,例如黎族爱情故事大圣归来等元素。

秦存平说,从长远规划毛脑村的发展,就要树立长远的品牌意识。经过多次与省商务厅、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以及示范村项目组专家团队协调配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村项目将于今年底签约落实,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升级全村的各项发展。

以前,他们是贫困户

现在,他们是股东

海南特区报 2017-10-09

贫困户入股葡萄园,平时挣工资,年底拿分红

去年我家就脱贫了!

本报讯929日上午,记者来到儋州市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中,兰洋镇南罗村委会文芳村村民杨文立正在剪枝。去年7月份加入葡萄合作社后,靠着在葡萄园剪枝、除草、抓虫,我每天能拿100元工资,晚上过来看护果园,每月还能挣1800元,年底分红3000元,去年我家就脱贫了。杨文立说。记者韩建东/

今年39岁的杨文立家中有4口人,两个孩子上小学,他和妻子靠割胶和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几年前杨文立种了210棵橡胶树,但还没来得及割胶,就被台风刮断了100多棵橡胶树,加之近几年橡胶价格下跌,一家靠割胶的年收入不到400元。2014年,杨文立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6月份,南罗村的27户贫困户在政府支持下,以扶贫资金入股方式,加入了由儋州市丰盛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的儋州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雇用附近的村民到葡萄园中工作,村民每天能拿100元工资。

在葡萄园中,杨文立学会了剪枝、套袋等技术。葡萄结果后,合作社还以每月1800元的工资,雇用杨文立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5点看护果园。更让杨文立高兴的是,20171月份,他家拿到了3000元的入股分红。

南罗村党支部书记梁永朝介绍,葡萄园主要种植七叶葡萄、阳光玫瑰葡萄、玫瑰香葡萄等品种,目前葡萄种植面积150亩。今年9月份葡萄结果采摘期间,不少游客来到果园采摘。村民李灵芳介绍,进园后可以边摘边吃,游客带走的葡萄一斤能卖28元。

今年7月初,兰洋镇的加老、番开、兰洋三个村委会的265户贫困户,也将产业扶贫资金以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模式,加入了儋州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葡萄园面积200多亩。

香草猪抱团致富

全村贫困户占股超87%

本报讯整洁干净、没有异味的猪栏里,小猪摇着尾巴吃着食槽里的饲料,渴了趴到自动饮水器上喝水,吃饱后还会到猪栏外的空地上跑两圈,有的小猪用嘴拱出一个小坑,躺在坑里晒太阳……这就是由东方市天安乡光益村委会成立的天安益群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猪场,全村110户贫困户占股87.9%。由于小猪吃的是草,所以他们养的猪叫香草猪。记者韩建东/

光益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冰介绍,天安益群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省民政厅倡议、光益村党支部发起成立,采取贫困户+党支部模式,养殖由野山猪和东方五脚猪配种的香草猪。合作社理事长由村委会副主任担任,四名理事分别由两名贫困村民和两名村干部担任;监事会监事长由村委会主任担任,两名监事分别由一名村干部和一名贫困村民担任。

王冰说:省民政厅出资83.6万元,作为110户贫困户439人的入社资金,并占股87.92%5名村党支部成员每人各入社1000元,占股0.53%;东方市丰牧合作社以技术入股折价10000元,占股1.05%;省民政厅下拨的10万元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占股10.5%

目前,所有贫困户组织发动起来了,形成了一个抱团发展的农场经济实体。养猪场均由贫困户投工投劳,直接轮流饲养。

记者了解到,养猪场有一头45公斤重的二代公野山猪和几头种母猪,已经繁殖了近200香草猪,饲料是养猪场周边种植的巨菌草,再加一些当地的南瓜、地瓜藤、构树叶等,现在的小猪平均重10公斤,小猪长到20公斤时就可以出栏了,出栏价格为35/斤,预计今年给入社的110户贫困户分红15万元。合作社后期将继续增加养殖量,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带动光益村养殖香草猪,推进整村致富。

成立合作社扶持生态猪养殖

吸纳24户贫困户入股

本报讯实施整村推进、推进稻鱼共生项目、扶持生态猪养殖……记者了解到,2016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朝参村脱贫1243人,预计今年可脱贫10户。下一步,朝参村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围绕朝参村乡村旅游线路,打造美丽乡村休闲公园,用生态旅游促脱贫。见习记者刘柯娜通讯员张俊林/

目前朝参村委会正在实施整村推进工作,地基已经打好,进展顺利的话,今年农户就可以在新房里过年了。朝参村驻村第一书记陆京学介绍。

同时,稻鱼共生项目也在进行中,政府扶持262万元,发展稻鱼共生300亩,鱼塘18亩,农户可在自家的稻田里养鱼,可谓是一举两得。

此外,2016年,营根镇扶持的文攀生态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每人3000元入股的形式,吸纳了朝参村24户贫困户,每人每年还可以分红。

为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陆京学还发动有劳动力、有技术的贫困户开展养猪产业。8月份已有1户贫困户免费领到2头母猪,2户贫困户报名,2头母猪一次下十几头崽,一年保底可以卖1.6万元,如果农户自己不好卖,可以直接联系养猪合作社收购,不愁卖,就看村民愿不愿意干!陆京学说,还将发动更多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脱贫。


贫困户家门口吃上幸福“旅游饭”

保亭番庭村通过“旅+农”扶贫发展模式促农增收

海南特区报 2017-10-09

保亭番庭村画有黎族纹饰的房屋

本报讯27日,记者跟随扶贫宣传乡村行走访采风活动中线组,分别走访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番庭村以及槟榔谷景区惠民街,探访该县的精准扶贫路。其中,番庭村通过+扶贫发展模式促农增收,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据统计,2016年,保亭全县旅游产业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总人数达597人。

见习记者刘柯娜通讯员张俊林/

番庭村发展乡村游游,农户自家门口可就业

红色的琉璃瓦、米色调的外墙,墙上点缀着富有黎族风情的画,让人眼前一亮。27日上午,记者一行人来到保亭三道镇三弓村委会番庭村,看到该村40多户民居全都穿上了统一服装。

番庭村是三弓村委会下辖的一个黎族自然村,2015年,在保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关部门投入115.5万元,对番庭村33户民居进行立面改造,对11户危房实施改造。

为帮助番庭村脱贫致富,番庭村乡村休闲专业合作社悄然成立,通过经营自行车、露营帐篷租赁和举办长桌宴、表演舞蹈、游客垂钓等乡村旅游项目,以及销售农家特色农副产品,如蜂蜜、糯米酒等增加收入。该合作社鼓励发动6户贫困户加入,明确分工,按劳取酬,通过提供各项乡村旅游服务获取利润分红,从而达到乡村旅游脱贫的目的。

 55岁的王明理,是番庭村的危房改造户,同时也是该村的贫困户。王明理说,以前割胶、种菜是一家6口的主要生活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年,在政府的扶持下,自家的房子进行了危房改造与外立面改造,整个小院焕然一新。王明理育有3个孩子,现全部在外省上大学,并且成功申请助学贷款。王明理的妻子黄月华花是合作社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一名乡村保洁员,每个月可以得到700元的工资。

王明理说,去年他的3亩多冬季瓜菜,获得纯收入1万多,今年500株挂果槟榔树也卖出了约2000元。日子越过越好,多亏了政府的扶持。王明理说。

景区打造惠民街117户村民当上小老板

槟榔谷景区毗邻甘什上村、甘什下村两个黎族村,为带动周边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景区扶贫模式脱颖而出,惠民街成为景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在槟榔谷景区惠民街走访时看到,整条惠民街左右两边100多间由村民自主经营的小商铺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产品,有自家种植的菠萝蜜、槟榔,也有批发进购的仙人掌果。

今年55岁的吉阿婆,勤勤恳恳经营自家的小商铺已有2年多时间。吉阿婆说,以前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种田、种槟榔,但山里鸟虫较多,庄家与槟榔的收成不是很理想,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自从加入惠民街后,吉阿婆每天可以盈利约300元左右,节假日期间将收益更多。用赚的钱来买菜买油,还可以供孙子上学,挺好的。吉阿婆笑着说。

据介绍,2016年,甘什上村、甘什下村里117户约403人已经加入惠民街,当起了小老板。


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养鸡、种桑养蚕、光伏发电扶贫项目

儋州飞巴村:量身打造产业脱贫“菜单”

海南日报 2017-10-10

http://hnrb.hinews.cn/resfile/2017-10-10/008/3229105_hnrbtp2_1507561439921_b.jpg

儋州飞巴村旧貌换新颜。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本报那大109日电(记者原中倩通讯员郭冬生)今年以来,儋州市在巩固原有脱贫成效基础上,加快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建设,坚持一手抓增收致富、一手抓民生改善,突出抓好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投入10075万元资金,发展产业项目108个,助群众增收。

930日下午,记者从那大镇驱车一路向西南行驶40多公里,来到偏远的雅星镇飞巴村,村民谢学军正在自家建造中的两层新楼房里忙碌着。

他告诉记者,过去他一家五口住的是面积不到30平方米的破旧瓦房,每逢刮风下雨,屋内到处漏雨,全家收入仅靠种植几亩橡胶和甘蔗,生活得很窘迫。去年底,他加入了村里的温氏肉鸡养殖合作社,不到一年时间,就赚了近2万元。

雅星镇飞巴村村支书谢学亮告诉记者,过去的飞巴村人居环境和村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村容村貌较差。为了改善人居环境,雅星镇利用三沙市援建资金288.22万元,对飞巴村进行整村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另外,儋州市扶贫办投入446万元修建了5个自然村村路5.8公里。镇政府积极落实三保障政策,2016年全村共改造危房81户。教育扶贫176人,发放教育扶贫资金50.48万元;已落实社保兜底1035人。

经过一年的帮扶,飞巴村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群众三保障问题得到解决,群众思想观念也有所转变,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24元,全村共有97户贫困户脱贫。

谢学亮告诉记者,过去,飞巴村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橡胶、甘蔗、水稻等几种传统经济作物,收入一直偏低。2016年,飞巴村委会开始发展海南温氏肉鸡养殖、上谷公司种桑养蚕和英利公司的光伏发电这三个扶贫产业项目,其中以肉鸡养殖为主要脱贫产业。镇政府资助建鸡舍,温氏负责出鸡苗、出饲料、出技术、包回收,贫困户投工投劳,年增收1万元左右。目前,已在飞巴村建设林下鸡舍3490平方米,贫困户户均拥有40平方米鸡舍,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尝到了养鸡的甜头,纷纷准备扩建鸡舍,加大养殖规模,争取更多的增收。据介绍,今年儋州市共投入10075万元产业资金,发展产业项目108个,截至9月底项目已经全部落地。


儋州市东成镇三角梅开

贫困户笑了

海南特区报 2017-10-10

李美在三角梅基地打工

本报讯930日,儋州市东成镇加悦村委会铁汉三角梅基地里,加悦村委会新坊村贫困户李美和其他村民一样,戴着斗笠和防晒头套,拿着长长的剪刀,正在修剪地里的三角梅。据了解,东成镇政府引进和发展三角梅育苗产业,通过签订委托养护协议,优先安排贫困村民在三角梅基地打工。记者韩建东通讯员郭冬升/

2016年,东成镇政府与海南铁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汉公司)签订协议:铁汉公司在3年内,以三角梅种植养护产业为基础,负责提供各种花卉种苗630万株给贫困户种植,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三角梅出售时,若市场价超出保底价,超出部分由农户与该公司按64比例分成;若市场价低于保底价,公司则以保底价回收产品。

除此之外,儋州市东成镇政府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结合财政扶贫资金,分别在流坡、茅坡、里仁、平地、加悦、抱舍、文柏7个村委会建设了8个三角梅育苗基地,种植面积487亩。育苗基地采取公司指导基地建设、公司供苗、公司回收等方式,从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为贫困户构建全方位一条龙保障,带动和帮助贫困户通过种植产业实现脱贫。2016163户贫困户加入了种植三角梅,每户贫困户管护700株三角梅苗。2016年底,东成镇5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今年,东成镇在总结去年三角梅种植产业扶贫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贫困户+合作社+公司的扶贫模式,通过儋州东银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海南铁汉公司合作,签订三角梅委托养护协议,在银村基地和铁汉基地发展三角梅托管种植产业。其中,贫困户用扶贫资金入股,委托铁汉公司养护三角梅苗木,每株苗木可获利润3元左右。

除产业帮扶外,海南铁汉公司还积极响应政府扶贫号召,结合自身岗位需求,优先安排贫困家庭的成员就业,解决农户就业2000人。

2016年,包括李美在内,东成镇790名贫困村民来到三角梅基地打工。每月休息4天,每月工资2000,李美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东成镇已经实现脱贫98465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