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扶贫脱贫专栏 >  扶贫动态

临高凤雅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尚骞:做群众随叫随到的“土专家”

  • 发布日期:2018-06-26 15:49
  • 来源:

 

临高凤雅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尚骞:做群众随叫随到的“土专家”

 

“黄书记说过几次这里的百香果枝条太密,我们收完这一批的尾果,要修剪一下,不然以后果子长不大。”622日上午,临高县多文镇凤雅村贫困户符汝坐在自家果园边的空地上,一边在品相不佳的尾果中挑挑拣拣,一边对记者说。

“黄书记懂种百香果啊?”

“懂!比我们还懂哩,我们不会的就问他。”符汝笑着说。

她口中会种百香果的“黄书记”叫黄尚骞,今年只有29岁。在临高县纪委监委20172月派他任多文镇凤雅村驻村第一书记以前,他一直在县城生活、工作,基本没跟土地打过交道。短短一年多时间,机关单位里白白净净,主要写材料、办案的“小黄”,变成了皮肤黝黑的种植“土专家”。

对于这种变化,黄尚骞甘之如饴:“扶贫就跟种百香果一样,只有肯花心思、肯下力气,才会开花结果,迎来丰收。”

凤雅村曾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黄尚骞刚来到这个村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让党组织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原先年龄大、有资历的村支书都搞不定的事,一个年纪轻轻的外来驻村第一书记就能做成吗?面对村民的担忧与怀疑,黄尚骞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绝不是来走过场的。

比如,全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节目刚播出时,村民收看的积极性还挺高,可后面就不愿来了。黄尚骞一了解,原来村民认为节目上讲的都是其他地方的事,跟自己没太大关系。

统一的节目难消化,那就把内容做成本地口味,给村民开小灶!

每期节目结束后,黄尚骞和村干部一起,结合凤雅村的特点给村民进行课后辅导,有时还购买一些日用品进行有奖问答,激发村民学习的兴趣。有一期节目内容是白沙贫困村发展绿茶种植,凤雅村向来不种茶,黄尚骞在辅导时另辟蹊径,指出白沙绿茶打的口号是“陨石坑上的绿茶”,凤雅村的土是难得的富硒红土,种的农产品也可以打出“红土地”这块招牌,更能卖个好价钱。经他一点拨,村民看节目、讨论发展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2017年凤雅教学点还荣获“全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优秀教学点”称号。

一手抓班子、带队伍,筑牢凤雅村的党建基础;一手因地制宜引进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脱贫,黄尚骞忙得像个团团转的陀螺,连今年6月定好的婚期都推迟了。

凤雅村原来以传统的橡胶、香蕉、瓜菜种植为主,没有特色种植项目。黄尚骞跟村委会的干部通过多方研究、考察学习后,决定引进百香果种植。“从种植来说,百香果产量高、收入高、对劳动力要求低,而且不用整合太多土地,容易种植、管理;从市场来说,百香果产业正在起步,市场潜在的需求量很大。”黄尚骞说,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他们与企业对接,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村民自愿种植百香果,企业提供种苗,实行保底价收购、全程技术跟踪服务指导。

然而,即使是这样,村民开始依旧不敢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首年的投入成本较高。

“走,我带你进去看看!”黄尚骞带记者弯腰钻进了符汝家的百香果园。在棚子下面,黄尚骞拍拍支撑百香果藤的旧钢管说,“因为种植面积比较小,我们买了旧钢管代替水泥柱,上面网格的辅线,我们也用塑膜线代替了铁丝。经过技术改造,每亩投入成本从8000元降低到了4000元。”

该省的钱要省,该花的钱要花。“其他地方的百香果苗有的是扦插苗,有的是种子长出的实生苗。而我们用的是嫁接在樟树头上的嫁接苗,更容易吸收营养、更抗病毒。”黄尚骞不光信手拈来一串串农技名词,对百香果的减枝、施肥、除害等实际操作,他也熟练掌握。

贫困户王育全说,上次技术员讲解如何剪百香果桠枝,他还不太会,一请教黄书记,他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直奔田头手把手地教自己。

有了随叫随到的“土专家”,村民的顾虑一消而散,在党员干部的带头种植下,全村种植百香果130亩,34户贫困户加入了百香果种植合作社。目前,村里还与其他村合作打造百香果60亩示范基地,下个月就要开种了。百香果当年种植当年见效,年亩产量在40006000斤左右。“我们家种了11亩,按照现在的行情,第一批果已经收入1万多元了。”符汝笑着说。

   “1个百香果=10个苹果”,为了让百香果价格卖得更高,黄尚骞费心想包装、做营销,把这句广告语连同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印在了精美的包装盒上。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