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

海口:满目生态美 椰城绿意浓

  • 发布日期:2022-06-13 10:52
  • 来源:

海口江东新区迈雅河湿地。海口市林业局供图

从空中俯瞰海口,绿色是最先撞进眼帘的颜色。湿地、树林、草地,连片成群的绿,浓淡相宜,生机勃勃。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在海口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海口市林业局敢于求新、勇于求变,全心全意悉心呵护“海口绿”,多项体制机制均为全省首创,并在全省推广。

2018年,在国际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上,海口成为全球首批十八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2021年,成为海南省首批省级森林城市之一。

保护修复 建设国际湿地城市

6月,最美小鸟蜂虎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筑巢、繁殖;东寨港红树林里,濒危红树物种红榄李开出红艳艳的花,招潮蟹忙着在滩涂上打洞……

在海口29093.09公顷的湿地里,像这样万物和谐共生的精彩画面时常上演。

“现在海口的生境好了,动物都愿意来。”常去五源河的市民陈开魁说,除了蜂虎以外,自己在五源河还看到过许多野生动物,就连褐翅鸦鹃、红原鸡、黑翅鸢这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能经常看到。

实际上,在城市中出现这样的景象并不容易。

就以蜂虎为例。为了让蜂虎能够安心“安家”,2018年以来,海口多次进行小规模生境营造,为蜂虎修整出可供筑巢的沙土坡面,开挖水沟营造人工湿地。2021年,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项目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

就全局而言,海口市林业局在全国率先构建了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建立以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4个区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为基本构成的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

海口创新建立了“湿地+”保护修复模式,以湿地+水体治理模式建设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开展的全国第一批黑臭水体治理中荣登十大光荣榜。

湿地保护需要全民参与。为此,海口市林业局加大湿地保护宣教力度,成功创建11所湿地学校,联合公益组织打造海口五源河湿地教育中心,该中心也是全国“湿地教育中心项目”的首批3个示范项目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海口市林业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先后成功注册美舍河湿地、潭丰洋湿地、三江红树林湿地、三十六曲溪湿地、铁炉溪湿地、羊山田洋和迈雅河湿地等7个湿地商标。“这些商标能够在生态保护、品牌宣传、生态产品开发等方面全面使用,可以在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推动周边居民的共同富裕,对生态保护和生态扶贫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明祥说。

红树林是湿地中的一朵奇葩。迄今为止,我国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红树林就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3年以来,海口大力开展东寨港红树林修复和造林工作,清退养殖塘5776亩,修复红树林4523亩,新增红树林4731亩(退塘还林3260亩,滩涂造林1471亩),累计投入总计3.99亿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逐年扩大,从2013年的23670亩扩大到现在26565亩,增加了11%;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强,生物生态链明显稳固,鸟类记录从180种增加到219种,尤其是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时隔多年再现;鱼类记录从129种增加到165种。

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海口生态环境逐年向好,湿地率达12.7%。2019年,海口先后荣获首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第八届SEE生态奖等荣誉。2020年11月,成功荣获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奖。

“2022年,我们计划要推进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2亿余元。”海口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钱军介绍,该项目计划退塘还湿面积2680亩,新造红树林面积1600亩,修复现有红树林2815亩。


栗喉蜂虎。海口市林业局供图

设长增岗 守护绿色生态家底

畅游海口,到处都是葱翠绿树。这样的画卷,背后是一个个实打实的数据在支撑:全市林地保有量稳定在89870公顷,森林面积提升至9095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到33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9.60%,林木绿化率40.08%。

这样葱翠的“海口绿”,有林长制的一份功劳。

为了保护森林、湿地资源,海口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区(特定区域)、镇(街道)、村委会(社区)四级林长制体系,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级正林长,全市共设721名林长和23个成员单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责任、工作三重体系,还设立了“林长+检察长+警长”协助联动机制。

林长工作融入日常。2021年,海口市级林长巡林16次,区级林长(含特定区域林长)巡林275次,镇级林长巡林2711次,村级林长巡林4070次。

在海口各区,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林长制公示牌,牌上明确了林长的管护目标及范围、各级林长及职责、监督电话等,既接受群众监督,也鼓励群众参与其中,形成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强大合力。这项工作模式被省级林长制办公室在全省推广。

在此基础上,海口市林业局还在全省首创设立了“林长制专岗”。当前,全市已有22个镇、3个街道设立了“林长制专岗”,专岗人员牵头协调全镇(街道)林长制工作。这一制度获得了国家林草局调研组的肯定,并在国家林草局组织培训中进行经验介绍。

另一方面,海口市林业局还结合“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创新优化直服林地审批流程,“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审批”优秀案例被推选到省里作为亮点案例推广,成为全省林业系统审批流程的母本。2021年,已办理38宗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项目,面积9.744公顷,有效解决了海口市林企、林农在林业生产经营服务中缺少必要的管护用房等工程设施的难题,提高了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优化了营商环境。

“今后,我们将持续以‘林长制’为抓手,坚持改革创新。”钱军表示,海口将坚持以“林”为主题,以“长”为核心,以“制”为保障,以“治”为落点,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牢筑安全防线,通过植树造林、经营抚育、保护修复等措施,厚植海口的生态本底,打造“林长制海口模板”,为海口扛起自贸港建设省会担当提供新动力。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菜花。海口市林业局供图

做强做优 发展林业产业经济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六棵树”文章,使之成为海南百姓的“摇钱树”。事实上,这“六棵树”中,海口正在大力发展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就有三棵:椰子、油茶和沉香。

据统计,截至2021年,海口市椰子种植面积达2.58万亩。大量涉椰企业落地海口,实现集群效应、产业升级。譬如在琼山区红旗镇,海南现代热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一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后将进行椰子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推广,以点带面带动椰子种植业发展转型升级。

海口有种植油茶、食用油茶油的传统,2013年以来开始引进油茶良种种植,全市种植油茶约8000多亩。2021年,油茶果收购价每斤7元,油茶油每斤销售价300元,油茶果成了农户致富的“金果果”。

根据海口市政府印发的《关于鼓励本地山柚产业高品质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2021年至2025年,全市发展本地油茶2万亩,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给予600元/亩扶持,连续补贴3年,补贴资金总额达3600万元。

海口从事沉香产业的企业近百家,2020年产值约20亿元。新坡、演丰、三门坡、大坡、甲子等镇建有海南花梨木、沉香珍贵树种示范基地3000亩。从2009年至2012年,海口市林业局自筹资金,培育各类乡土树种树苗免费发放给农户种植,其中培育沉香苗近20万株。根据海口市政府印发的《推进沉香产业发展创新工作方案》,计划2021年至2025年,全市发展沉香1.2万亩,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给予900元/亩扶持。

除了“摇钱树”外,海口还在大力发展“生财花”与“致富叶”。

《海口市推进热带花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海口兰花产业园核心区建设和带动农民种植兰花资金扶持方案》先后出台,有效推动了海口花卉产业的发展。

2021年,海口花卉总面积达7.1万亩,产值达12.5亿元。目前建有4个花卉产业园。其中海南柏盈兰花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通过介质蝴蝶兰输美温室考核及官方认证,实现我国介质蝴蝶兰输美历史性突破,并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

业内素有“云南的花,海南的叶”之说。海口鲜切叶种植面积达近3万亩,在全国鲜切叶市场占有量约80%,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叶生产基地。

“岭脚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生产的散尾葵色泽浓绿,具有品相好、货架期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海南省岭脚热带作物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吴孔利介绍,岭脚热作场是海南最大的散尾葵切叶基地,目前农场职工种植2000亩散尾葵,并以“场带村”带动长泰村、岭下村等周边村民种植1000多亩,年产叶片1.2亿片,年产值约4000万元。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守住椰城的青山绿水,让‘海口绿’的生态底色更亮眼、林业经济再提升、群众获得感再增强。”钱军表示。

(本版策划 撰稿/赵静毅)

原标题:海口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擦亮生态底色,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满目生态美 椰城绿意浓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