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精神文明建设

多维度推进海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发布日期:2023-11-06 11:47
  • 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海南80%的土地、60%以上的户籍人口在农村,乡村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大局,还将影响自贸港建设,为此,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多维度推进海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近年来,海南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发生重大变化,但与乡村振兴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要紧紧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交通设施建设,让农村地区拥有完善运输网络通道,提升生产生活便利度。构建区域智慧水网,确保人民群众享有直饮水和农业有效灌溉。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科学有效地规划农村银行站点,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进物流配送机制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困境。

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近年来,随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的逐步健全,海南农村居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数量不足,老年人护理服务短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要逐步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各类社会保险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安排优质教师到农村地区进行教育指导。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和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定向培养医学生的薪资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等,让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招得到人、留得住人,让百姓能够在基层就地治好病。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护理服务业务,让老年人可以安居,年轻人能够乐业。

构建现代化乡村全产业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促进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乡村全产业链,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引导各市县扩大椰子、橡胶、槟榔等“六棵树”种植规模,以推进文昌鸡、芒果、冬季瓜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聚集发展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新型农业产业经济圈,巩固提升“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框架体系。要做实做强种业,不断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农业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溢价。积极培育本土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三产融合。培育壮大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活力的农业小镇、文旅小镇、渔业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利益联结”的产业发展模式,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乡村成为农民创新就业的沃土。

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重塑形与铸魂的统一。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选优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抓实建强党支部,发挥好村民理事会、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的作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契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依托,加强家教、家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破除婚丧喜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培育新农村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整合利用乡镇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丰富农民文化活动,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因地制宜,彰显乡村特色。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让乡村风貌各具特色。乡村要长远有序发展,必须科学合理构建乡村地区规划体系,注重从城镇化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等宏观视野,谋划村庄发展和布局。要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充分征求村民意愿及发展建议。乡村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与城市最大的不同是拥有山水林田等自然生态,乡村建设不能简单照搬城市的做法,要综合考虑各类村庄的不同情况、同一村庄内部不同区域情况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持“少拆房、慎填湖、不砍树”的理念,最大化尊重乡村原有的山水、田园等空间特征。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并引入现代元素。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与底线,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整治乡村河道水体,恢复山体河沟池塘生态功能,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乡村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富裕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坚持共同富裕。海南各地乡村发展禀赋差别较大,发展基础不尽相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要重视发展乡村共富的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户以农地、农房、农园等,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股份合作经营或资产托管服务,做大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支部+公司”“党支部+基地+致富能人”等发展模式,打造共享农庄、特色种植养殖等,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吸引各类人才留乡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注重扶志扶智,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最大限度激发农民群众发展信心。找准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健全并落实好联农带农机制,促进脱贫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作者林芳兰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教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