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强国复兴有我

建团百年·自贸港里的年轻人|海南大学博士孔凡厚:扎根自贸港,探索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材料”

  • 发布日期:2022-06-15 16:15
  • 来源: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黄婷

“放弃国企优厚的待遇,去海南发展。”3年前,孔凡厚做出惊人决定。面对身边的质疑声,他毅然漂洋过海。

两年多来,孔凡厚立足海南丰富矿物资源,依托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扎根“非晶态电极材料”应用,在破解“玻璃态物质的本质”这一国际学术前沿基础难题上取得新突破,为探索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材料”贡献力量。

一个选择

优厚待遇的国企?远离家乡的海南?

成长于历史文化名城齐国故都临淄,在孔凡厚此前的人生档案中,“海南”是个生僻词。

缘分来自一则消息,牵手源于一趟旅行。

2018年4月13日,当孔凡厚在电视上看到“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消息后,莫名有些激动,他第一次把目光聚焦到海南。

2019年春,他携家人来到琼岛,在这个美丽的海岛开启了一段美妙的旅行。此后,他有了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想法。

同年6月,孔凡厚成功申请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

“放弃国企优厚的待遇,远离家乡,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发展?”彼时,孔凡厚在辽宁一家国企工作,事业顺利、生活稳定,家人朋友无法理解他的决定,都劝他慎重。

面对质疑声,孔凡厚淡淡一笑。3个月后,他毅然辞掉了让人羡慕的国企工作,踏上了海南这片热土。


孔凡厚在实验室测试样品形貌。本人供图

看似突然的决定实则经过深思熟虑!“国家给予海南独一无二的发展政策,我看好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孔凡厚表示,海南有丰富的矿物资源,海南大学有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有着国内数一数二的实验设备和环境,为他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一腔热血

埋首实验室,只为攻克“卡脖子”难题

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制造了现代镜子,从此,昂贵的铜镜被更廉价实用的玻璃镜子取代。您能想象,未来,人类用的手机电池、汽车电池是玻璃形态的吗?孔凡厚想到了,并一直在为之努力。

“当前普遍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储能锂电池电极材料主要是镍钴锰等晶态材料,早晚有一天会面临枯竭危机,人类急需寻找替代品,而钒硅基的非晶态体(也就是玻璃材料)是很好的选择。”孔凡厚表示,前沿新材料对于解决“卡脖子”国家需求应用至关重要,是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支撑。他关心技术的改进、材料的创新、装备的革新。来琼读博后,他一直扎根“非晶态电极材料”应用,破解“玻璃态物质的本质”这一国际学术前沿基础难题,探索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材料”。


孔凡厚在做实验。本人供图

面对前沿的课题研究,孔凡厚一头扎进各类专业文献中,废寝忘食地吸收钻研理论知识;在这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上,他以实验室为家、以操作台为伴,披星戴月。

为了将学习与研究的成果积极转化应用,2019年,他成为北京亿维讯同创科技有限公司兼职技术专家,在实践中历练自己,服务社会发展。


孔凡厚在实验室。本人供图

然而,这注定是一条枯燥乏味又荆棘丛生的道路。在开展研究的前一两年,每当他满怀信心将饱含汗水的研究论文投递给专业期刊,得到的答复都是“退稿”。

课题研究遇到瓶颈,面对一次次拒稿,孔凡厚毫不气馁,他及时总结专家的建议,不断关注行业最新动态,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重新开始实验。同时,他深刻感受到,平日在实验室的学习还远远不够,只有让科研与企业、产业相结合,才能让知识真正发挥作用,也能让专业知识不断精进。于是,他积极参加到中国中化集团、中广核等更多的一线项目中去。

与此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响应海南大学提出的“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式,指导师弟师妹们做实验,带领他们参与创新创业各类比赛等。2021年科技部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三等奖、2020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海南赛区技术创新类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学生组三等奖……他带领团队攻克诸多难题,斩获诸多荣誉。

一份初心

扎根海南自贸港,服务国家建设

在忙于社会实践、引领学弟学妹成长中,他始终没有放松科学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凡厚关于非晶态电极材料应用和高性能储存器件的研究成果陆续得到专业期刊和业内专家的认可。读博士不到三年,他已发表8篇SCI研究性论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期刊6篇。就在上个月,他围绕玻璃阳极析晶用于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的一篇学术论文被国际顶级化学专业期刊《化学工程期刊》(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刊发。

他通过硅基、钒基等玻璃材料探究有序无序析晶转化与电化学储锂性能关系,首次构建非晶表面缺陷工程、非晶态材料析晶调控、取代氧等多电子反应的氧化还原构效模型,实现非晶体电极价键可控变换。其所研发的锂电池储能器件电化学性能优越,为下一代金属电池材料选取及发展提供新思路。该课题成果入选海口市知识产权局《高性能材料及其应用》纵向课题,并成功备选2022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

同时,他已申报专利22项、授权发明专利5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篇;主持2020年海南省教育厅省级创新课题1项并结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染颜料连续化近零排放关键技术开发》等8项国家、省部级自然基金。参加8次国内外学术大会,受邀2021中国材料大会等学术报告5次。连续三年获一等学业奖学金,2021年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荣获团省委“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团中央2022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勤学向上)、海南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等。

此外,孔凡厚陆续参与协助中国中化集团、中广核、扬农集团等13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到企业中去讲授创新方法学,帮助企业申报发明专利100余篇,申报省部级课题12项。

怀好奇之心,做热爱之事。孔凡厚以婴童之眼展望化学世界,他明白,实现内心深处的家国理想,将自己的所学与国家所需相连接,并非纸上谈兵、闭门造车。


孔凡厚在英国交流学习。本人供图

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2021年10月,孔凡厚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前往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进行学习,专业方向为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两点一线零娱乐,打破当地“朝九晚五”的生活规律,早出晚归甚至周末也要待在实验室,成了他国外生活学习的日常。“文献阅读和实验研究都要抓紧,时间有限,资源无限,争取成为‘移动知识库’”是他对“约一下、聚一下、玩一下”永恒的答复。追求专业领域拔尖,是孔凡厚的理想,他孜孜不倦,不懈奋斗。

在英国学习期间,孔凡厚积极推动中英博士交流,协助组织英国博士申请讲座、中英2022零碳工程博士生国际论坛等系列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人的良好风貌,传递中国好声音。


孔凡厚(左一)在企业讲授创新方法学。本人供图

再过几个月,英国学习结束后,孔凡厚也将迎来博士毕业。对于未来,他早有规划,“留在海南,继续做好科研。”一路走来,孔凡厚始终不忘来时之初心,他希望破解更多前沿科技密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