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乡村动态

贫困户说等把钱存够了就娶老婆,他最想要感谢的是这个人……

  • 发布日期:2020-01-13 22:13
  • 来源:

  “这些鸡你平时在这里一定要管理好哦,不能让它们病了也不能让它们丢了,因为这不仅是你我的产业,也是村里很多贫困户的增收来源之一。”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木棉村附近的林下养殖场里,陈文正在嘱咐韦亚对管理好鸡场。

  陈文是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木棉村人,看似清瘦黝黑的他不仅是一个农产品种养能手,外表下还蕴含着一颗坚毅、为贫困户着想的心。早年的陈文通过跑运输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可能是因为一直东奔西跑,陈文也比同村人眼界更加开阔、阅历更广、思想觉悟也更高。后来,陈文回到家乡,买起了大货车继续干运输的老本行,并开始在村里从事起农产品种养,可以说自己早已经过得丰衣足食。

  但在陈文心里,自己富不算富,只有全村的人都过得好起来了才是真正的富有、幸福。“全村一共111户人,家家户户的基本收入都是那几百株橡胶,要是没有好技能的家庭收入情况就更低了。”陈文说,看着村里的很多百姓过得不好他也急在心里,陈文也常怀着一颗想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心,而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始也让陈文找到了契机。

  2016年,在脱贫攻坚的政策引领下,陈文开始在村里包下50亩地种植地瓜和300亩种植南瓜,并大量聘请村里的贫困户到种植基地里务工,而按照陈文的想法,他想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让贫困户一边在基地里务工,一边督促他们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相关的管理经验,通过实际操作打开贫困户的思想,让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在以后可以持续创收。

  “以前我就是在陈文的南瓜基地里打工,后来在他的帮助下我不仅可以赚到务工收入还学会了瓜菜种植的农药配比和打药技术,现在收入很高。”木棉村的脱贫户杨亚练告诉记者,学有所成后的他现在在东方市八所镇的种植基地里给人家喷洒农药,每个月不仅可以赚到4000块的基本工资,到每季瓜菜收获的季节还可以根据瓜菜的收成拿到一比不菲的分成,现在的他早已经不愁将来的日子。

  近两年,爱折腾的陈文又看好了本地鸡和甘蔗的市场,又开始琢磨起了养鸡、养鱼和种甘蔗。但不管做什么,他都没有忘记还生活在贫困县以下的乡亲们。陈文告诉记者,现在他养殖的本地鸡有2700多只,甘蔗也有100亩,其中养鸡一直都是他在从事的事业之一,技术各方便也已比较成熟,效益也可观,只是原来养得都比较少,后来为了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陈文主动请缨,与贫困户、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将村里部分贫困户的部分产业发展资金纳入他的养殖基地,已资金入户的方式带动大家发展。

  参与到养鸡场种植的贫困户不仅可以拿到产业发展分红还可以再养殖基地里务工赚取误工费。为加大对贫困户的带动力度,陈文主动的将养殖基地选择在贫困户的橡胶林下,这样还可以给他们增加一份租地收入。这其中收益最大的当属贫困户韦亚对。

  陈文不仅租地了韦亚对的林下土地扩大养鸡规模,承包下韦亚对家里荒废了十几年的鱼塘养鱼,还聘请了韦亚对在他的养殖基地里务工。

  但对陈文看来,在带动韦亚对后再韦亚对身上发生的变化不仅仅是使他增收,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他养殖的技能和提高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原来韦亚对一天到晚只想着喝酒,本身也没什么技术,自身发展的动力也不足,现在看起来好多了,人也积极了,酒也少喝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谈到帮助韦亚对之后他身上发生的变化陈文感慨地说。

  “是真的要好好感谢他,我现在只想着多干活多赚钱,把钱存够了就可以娶老婆了。”韦亚对笑着说。

  除了韦亚对,还有很多在陈文的带动下提高了发展意愿自己主动发展养鸡产业的贫困户。“看着陈文的鸡场效益这么好,我们觉得我们也可以养,有什么不懂的他也愿意教我们,我觉得我一定会养得越来越好、做得越来越大的。”贫困户韦文青告诉记者。

  时间总会给辛勤付出的人以回报,陈文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陈文告诉记者,已经有33户贫困户120人在他的带动下实现了脱贫,现在更多乡亲们主动致富的意愿也越来越高了,全村上下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致富氛围。

  脱贫攻坚已经接近了尾声,但继续带领乡亲们奋斗的愿望还在路上,陈文说,下一步,他将进一步打开鸡的销路,铺开市场,带动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并盘活木棉的200亩水田,带动乡亲们进一步增收,过上富裕生活,实现木棉的乡村振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