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乡村动态

“百万”驻村第一书记

  • 发布日期:2020-09-22 22:53
  • 来源:

    王联春的驻村日记看起来就像一本流水账,然而却真实地记录了一位驻村干部每天琐琐碎碎的工作:从查看污水排放到学习打包兰花装箱……他在一点一滴地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也在一点一滴地参与改变着当地的贫穷面貌。

——编者


2017年10月13日

联系海南大学基建处田元福处长在10月17日扶贫日到乐妹村查看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准备对生活污水进行整治。

2017年10月21日

联系热带农训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刘申创办乐妹村农副产品销售点。

2017年12月7日

学习打包兰花装箱、如何把箱子捆紧、如何装车,今天定的1/8车位装了87箱。

2019年3月20日

组织乐妹村兰花基地工作人员打包装车,销售兰花180箱共3600株。

在乐妹村召开全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上,讲解乐妹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和步骤,并现场参观秋石斛,讲解产业的发展经历和取得的经济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

2019年7月3日

安排销售兰花切花74扎共888元。

2019年8月13日

安排兰花基地挑花打包,将5120株兰花装车销往广州。

2019年8月14日

和湖南的周老板商谈将乐妹村的兰花批发到湖南的合作意向。

——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第一书记 王联春


    王联春是来自海南大学的一名教师,2015年7月被派驻到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做第一书记,一干就是5年。水壶、双肩包和两轮摩托车,是王联春开展扶贫工作的标配。他奔波在农田和村道的身影,成了他刻印在村民脑海中的形象。

    5年来,王联春先后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改善乐妹村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让乐妹村这个贫困率高达83%的黎族山寨实现了整村脱贫,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836元上升到2019年的9888元。

    由于王联春推广和创办的扶贫产业给乐妹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周边好几个村庄都说愿意花100万元换他到村里当第一书记。从此,王联春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号——“百万书记”。

吃“百家饭”,串“百家门”

    刚到乐妹村时,眼前的景象让出生在农村的王联春着实震撼了:全村大多是破旧瓦房,每次台风来临,村干部都要动员群众转移;村里没有自来水,村民喝的是井水;全村124户,但电力容量只有30千伏安,村民们用电饭煲煮饭,用电高峰时饭都很难煮熟;村里没有网络,主要通过打电话与外界联系;在村里几乎找不到厕所,就连村委会、小学都没有公共厕所,整村只有10来户村民家有厕所……

    王联春开始以村为家,吃“百家饭”,串“百家门”,花时间掌握村情,着手制订脱贫方案。

    “先抓民生,村民想喝上自来水,我一定做到。”王联春开始跑上跑下,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让每户都通上自来水。陆续完成了村容村貌规划和污水排放设计与施工,并兴建了1800米水渠、1200米村庄道路、107亩太阳能灌溉设施、80平方米老年人活动中心、15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对93户进行危房改造,对110户进行改厕,做到了“户户有厨厕,家家通硬化路”,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王联春还时刻心系贫困户的收成,每当市场低迷时,他就与海南大学联系,统计品种和数量,组织人员和车辆,以高于当地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乐妹村滞销农产品。

    许多贫困户还记忆犹新,2017年乐妹村的南瓜滞销,3毛钱1斤还无人问津,大家心急如焚。王联春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海南大学,以每斤1元的价格收购了乐妹村的9万多斤南瓜。村民把南瓜用拖拉机一车一车地拉到村口,王联春则在村口指挥称重和运输。

    “别人卖南瓜都是把车开到地磅上整车一称,但王书记要一筐一筐地过秤并分户登记南瓜重量,为了不让我们有一点损失。”村民说道。

    5年来,王联春牵头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号召海南大学共购买滞销农产品约45万斤,金额超过100万元。

“我跟村民说保证赚钱,不赚钱可以问责我”

    2015年9月,几个村民找王联春诉苦,说糖厂收了甘蔗还没有结款,很多村民是贷款种甘蔗,效益极低,亏损严重。

    王联春发现村民大多都种植茄子、南瓜、圣女果、小米辣椒等,“都是自己去种,卖给收购商,市场完全不在他们手上,市场好还能赚一点,赶上市场不好的时候,原先4块钱的菜,跌到两毛。”

    针对当时乐妹村种植的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王联春调查发现海南山柚是一种收益高的长期作物,可持续上百年。在定点扶贫单位海南大学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地考察、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发放补贴,成功推广种植了200多亩山柚。目前,山柚的种植获得成功并产生了经济效益,成为贫困户自我发展生产的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乐妹村模式”。

    后来,王联春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决定利用乐妹村独特的热带气候条件,通过引进政府扶贫资金、依托海南大学技术支撑、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利用合作社平台、吸纳贫困户就业等方式发展秋石斛兰花产业。

    在创办兰花产业初期,由于多数村民不理解、不同意,纷纷要求把准备种植兰花的20亩集体地分割到户。一连几个晚上,王联春带领村干部一户一户地做工作,一遍又一遍保证每年盈利都会给大家分红。“年终我拿不到分红,你就滚出乐妹村”,一些村民发出强烈质疑。

    “我跟村民说保证赚钱,不赚钱可以问责我。”王联春顶着巨大压力,开始搭建兰花大棚。从小到1枚缝网针、大到机器设备的扬程和出水量计算,他都要事无巨细地在事前完全弄清楚。为了选好材、搭好棚、种好花,他厚着脸皮反复询问,磨破嘴皮讨价还价,跑烂脚底货比十家,带领村民挖水井、建机房、铺设灌溉设施……

    为了不出现任何闪失,王联春连续3个月没有回家。20亩兰花大棚建好了,他很欣慰:“我这是花了最少的钱,建成了可抗12级台风的最好的棚,能用30年以上。2年了,刮风下雨,大棚连一颗螺丝钉都没生锈。”

    兰花产业2年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兰花大棚,共种植40多万株秋石斛、2万株火焰兰。“目前这些兰花完全由5名贫困户种植、管理和销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造血式”扶贫,打造了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即便是我撤回去了,兰花产业也照样能为乐妹村的乡村振兴撑起一片天!”王联春说道。

    据统计,该基地2018年1月正式投产以来,王联春培养了5名贫困户人员成为兰花基地专职管理人员,每人每月除了3500元到4000元的工资,还有绩效提成,在家门口解决了稳定就业和脱贫;安排其他贫困户闲时在兰花基地打零工2000多人次,累计给贫困户发放劳务费70多万元、分红50多万元。仅2年多的时间,王联春就将兰花产业打造成了资产超过800万元的特色产业。

    如今的乐妹村,山柚香满脱贫路,兰花铺就致富门。在2016年任职期满时,王联春因放心不下刚种植的山柚产业和兑现刚驻村时的庄严承诺——“不脱贫,不脱钩”,主动请缨继续留任2年。2018年挂职期满时,王联春本打算回单位,但村民们强烈要求他留下来。在村民们的热情邀约下,王联春选择了继续留任。

    为了延长兰花种植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王联春计划升级兰花产业。目前他正在乐妹村组织建设一栋300平方米的集展示、加工、培训、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兰花展示区。

    “兰花可做花茶,煲汤,从美化到美食,延长产业链,还可以把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做鲜花的扦插培训等。我们还计划增加铁皮石斛这个品种。”王联春说道。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