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学习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海客谈丨“超”级女足,何以盛放?

  • 发布日期:2023-10-23 09:21
  • 来源:

作者刘宁玥

10月19日,2023中国足球协会女子甲级联赛结束。海南琼中女足队一路领先,以22场比赛19胜3平0负的不败战绩,提前三轮出线,拿到2024中国足球协会女子超级联赛入场券,创造了海南足球首次冲入超级联赛的历史。

自2006年组建首支球队以来,琼中女足筚路蓝缕、风雨兼程,一举登顶国内、国际青少年赛事,成立职业球队后又创造1年“冲甲”、3年“冲超”的历史。这支“超”级女足,何以披荆斩棘,傲然盛放?

从山区绿茵到女超赛场,琼中女足踢进了几个“关键球”——“体教融合”模式的探索、成立俱乐部的选择、琼中女足精神的凝结……这离不开教练们的坚持,离不开队员们的坚持。

教练的坚持

17年时间、4名主帅,他们带领琼中女足走出大山、踢进女超。

琼中女足的奠基人是谷中声。他曾担任山西省男足少年队教练,有着丰富的执教经验。2005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发布一则面向全国招募支教教师的公告,谷中声获悉后,迅速赶到琼中考察。身手敏捷的琼中姑娘让谷中声眼前一亮,但当听说这些好苗子升学机会渺茫时,他又深感遗憾。“能不能组建一支球队,靠体育改变她们的命运?”谷中声“体育扶贫”的构思,得到政府的支持。

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谷中声给“一直想为国家再培育一批好苗子”的儿子谷山(曾用名肖山)打了电话,“过来吧,我们一起做点有梦想的事儿。”辗转几夜后,谷山辞掉湖南一家足球俱乐部的工作,也来到了琼中。父子俩跑遍各乡镇,招募到了20多名协调性、爆发性好的队员,于2006年2月成立首支球队。

青训阶段,谷中声、谷山狠抓基本功,带队参加一系列赛事推动球员迅速成长。一开始,这些没碰过足球的山里娃,身体机能与运动员相差甚远,更别提技术、意识、经验。父子俩每天带队跑操场、踢球,周末还开车载她们去海口集训。

“教练对我们特别严格。”首批琼中女足球员高禹萱回忆道,由于自己个头最高,谷山单独引导她加练头球,足球很硬,砸得脑袋“砰砰”响,但这一技术让她在后来的比赛中多次射门得分。其他姑娘也通过特训提升了实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先后斩获2009年全国U16女足锦标赛铜牌,夺得2015年瑞典“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12岁女子组冠军。

到了2021年,俱乐部成立,围绕“5年‘冲超’”这一目标,球队先后邀请国青U16队主帅陈婉婷、前女足国脚訾晶晶掌帅,制定训练计划、战术体系;引援杨曼等曾效力女超联队的大将8名,与13名本土球员互补互促,增强队伍实力。最终带领全队达成“冲超”这一历史性突破。

主帅是球队的灵魂,4名教练始终相信琼中女足,并竭尽所能,擦亮这些“蒙尘明珠”,将她们打磨得熠熠生辉。

女足的坚持

三年晋升两级,这一战果来之不易。尤其在与几支劲旅的鏖战中,琼中女足多次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坚持到底,反败为胜——“自律自强、敢拼敢赢、团结笃志、永不放弃”的琼中女足精神,是她们扭转乾坤的内在动力。

这16个字是在2022年正式提出的,而其内涵早在创立之初就得到了深刻的诠释。

没有华丽的出场,琼中女足的开局可谓是“一穷二白”。谷山说,球队第一笔经费只有10万元,还是“化缘”来的,用于支付20名队员的训练开销,折算下来,每人每天只有5元的伙食费。最艰难时,衣服鞋子靠捐,瓜果蔬菜靠种。姑娘们凭着吃苦耐劳的品质,硬生生熬过来了。

条件艰苦是“一难”,但困难不止于此。2007年、2008年,队伍两次到广州比赛,均以大比分惨败。孩子们自尊心受挫,将近一半人选择回老家务农。谷山内心感到自责,因此打起了退堂鼓。有一天,他收拾行李走到校门口,姑娘们冲出来抱着他大哭,说自己想踢球。谷山咬咬牙,还是留了下来。

迎难而上,姑娘们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启新一轮“魔鬼”训练:凌晨5点半起床绕操场跑10圈,在4分钟内跑完800米;和三四十岁的成年男子比赛对抗……终于在2009年以后,队伍取得一系列优异战绩,向世人证明了琼中女足的实力。

经过重重磨难,琼中女足精神深深融入球队的血脉,成为她们攻坚克难的精神法宝。比如,在2021年女乙联赛半决赛中,海南琼中女足面对武汉体院这支劲旅,在补时第3分钟射入第一个点球,最终将比分追平,以6比5的总比分获胜,晋级决赛,一举拿下女甲联赛资格。

琼中女足精神也让她们无所畏惧:进入大学跟不上课业,她们就熬夜啃书;跟不上新战术,就昼夜苦思冥想,为了梦想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奋斗。

路径的坚持

任何成功都有路径可循——琼中女足能从“草根”一路“逆袭”,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摸索出了一条先发展青训,再进军职业联赛的发展路径,同时找到了“体教融合”这一壮大青训体系,完善俱乐部自我“造血”功能的模式。

起点至关重要。这是谷中声两次碰壁得出来的结论。据谷山介绍,来到琼中前,谷中声就想“拓荒”海南足球,起初,他想组建成人足球队,发现没有青训做基础,招兵买马将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后来他去学校做了业余足球教练,可城里的孩子吃不了苦,坚持不下来。来到琼中后,他很快发现琼中姑娘身体素质好、能吃苦,“街上挑担子卖菜的、肩膀上扛货的,多是女性”。因此,父子俩选择在这里完成未竟之业。

同时,这段经历让父子俩意识到,培养一支职业球队,必须有牢固的人才挖掘、训练、晋升体系作为基石。“通过梯队建设把基础打牢之后,再组建一支以琼中女足为班底的职业队。”谷山说,“青训的梯队建设非常重要,不能让孩子们踢完黄金期退役后就后继无人,这是我们搞足球的大忌。”

在这条路径下,成立女足俱乐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一方面,一批曾入选中国U16女足球队的优秀球员成年,为俱乐部的成立奠定了人才基础;与此同时,琼中女足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梯队建设,组建一支职业球队,拿到更多赛事荣誉,让参加青训的孩子们有个奔头。综合多方面考量,琼中女足在原有的琼中女足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职业俱乐部,填补了海南没有职业女子足球队的空白。

这一过程同样孕育出了一套成熟的“体教融合”模式,读书、踢球两不误,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建设了支持职业化球队发展的人才梯队。

“体教融合”是琼中女足发展壮大的命脉,也是一份使命。截至目前,琼中女足已经培养出国家健将级运动员8人、国家一级运动员86人次、国家二级运动员190人次,37人次入选国青集训队,80余名队员靠着足球“踢”进大学。

多方的坚持

万众一心的守望,造就了敢拼敢赢的战队——琼中女足发展壮大,得到了政府、当地群众、社会等多方鼎力相助。

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球队成立之初,琼中给场地、给政策,此后,省里、县里财政数次支撑球队渡过难关,为球队心无旁骛地踢球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政府将琼中女足的发展纳入顶层规划。“擦亮琼中女足品牌”“实施做大做强琼中女足工作方案,打造体教融合品牌”先后写进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和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琼中体教融合产业发展(琼中女足)示范区项目不断推进。

其次,当地群众给予琼中女足最直接的关怀。家长通情达理,主动为孩子报名;市场的商贩无私相助,一斤20元的肉,降到10元甚至5元,最后买肉免费送骨头;热心村民攒下喝老爸茶的钱,为姑娘们买衣捐鞋;请不起陪练,大家组成业余球队陪她们练……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琼中女足。

此外,琼中女足的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慈善机构、企业支持姑娘们训练,组织赛事活动,为她们提供一个认识外面世界的平台和契机;体育界人士为女足的发展群策群力,激发她们踢球的动力。2013年,足球巨星梅西和队友伊涅斯塔每人捐赠了一件签名球衣,给予琼中女足莫大的鼓励。

一份份沉甸甸的大爱,让琼中女足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担当——不仅为自己踢球,还要为海南踢球,为中国踢球。球员黄薇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想进入国家队,为国争光。”远大的理想抱负,激励每一位女足队员孜孜不倦地追逐胜利。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琼中女足面临三大重任:一是再接再厉,交出更多好成绩,持续擦亮“琼中女足”名片;二是坚持“体教融合”,夯实青训体系,完善“造血”机能;三是举办系列赛事与活动,传播足球文化,发展“体育+”全产业链。

“‘冲超’成功,对琼中女足仅仅是个开始。”正如谷山所言,琼中女足的故事会坚持写下去。

原标题:海客谈丨“超”级女足,何以盛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