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振兴要闻

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 发布日期:2020-08-27 19:50
  • 来源:


华南农业金牌荔枝园,脱贫户喜获丰收 


浅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意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实现有效对接,这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面对的一项紧迫工作。

美丽乡村的建设让琼海北仍村的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陈康 摄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意义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重点实施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综合保障扶贫、精神扶贫、社会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生态扶贫、电网和光网扶贫等等。 

    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实现五大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归根结底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脱贫攻坚的意义。打赢脱贫攻坚战,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诠释与践行,关乎我们党的执政之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抓落实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一步。
    乡村振兴的意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和农业、加工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变样、农民受惠,最终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记住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促进农业大发展、粮食大丰收,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等。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是总体上说是相同的、一致的,意义是相连的、紧扣的。要理解好、把握好,才能指导实践、推动落实,确保两不误,实现双赢。 


今年5月16日,澄迈县仁兴镇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吸引不少人前来采购农产品。王家专 摄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围绕“三农”问题而作出的作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繁荣乡村文化、提升乡村绿色发展、提高农村民主保障水平等,这些内容与脱贫攻坚强调的“五个一批”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同根同源、同域同向、同步同路,互相联系,相互对接、相互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前提,在脱贫攻坚期内,脱贫攻坚必须摆在乡村振兴突出位置,在政策给予倾斜。没有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贫困地区,要优先保证脱贫攻坚,已经完成脱贫任务的贫困地区,要优先把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举措,支持出列村和脱贫人口。
    脱贫攻坚是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彻底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基本需求问题;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实现五大振兴。脱贫攻坚是一项阶段性重点工作,有时间、有区域、有对象的,覆盖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带有特惠性;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受时间区域限制,也没有规定对象,覆盖广大农村和农民,带有普惠性。脱贫攻坚具有特殊性、局部性、紧迫性和突击性;乡村振兴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渐进性和持久性。脱贫攻坚侧重微观,重在组织实施,要求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在一个特殊时期完成一个特殊任务;乡村振兴侧重宏观,重在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目标长远。 


借助南繁育种科研优势,乐东哈密瓜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李英挺 摄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观念衔接。一是解决认识问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不要脱贫攻坚了”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新起点,要拿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干劲和办法,做好乡村振兴每一项工作,确保确定的目标如期实现。二是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继承“精准”理念,总结脱贫攻坚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乡村振兴工作。三是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是从被动式的政府扶持转为主动自愿式的自发运动。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让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转变观念,主动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早日过上富裕生活。
    体制衔接。脱贫攻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签订责任状”“脱贫攻坚期内稳定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等领导体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要参照这一领导体制,研究出台推动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组织保障、工作推进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及其实施细则。根据脱贫摘帽的进度安排,适时调整并优化各级乡村振兴的协调机制,指导贫困地区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完善落实项目统筹机制,科学研判脱贫攻坚项目中需要延续和升级的内容,并纳入乡村振兴的项目规划中。落实考核评价机制,在乡村振兴初期应借鉴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成熟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合理的阶段性考核指标体系。
    规划衔接。脱贫攻坚是硬任务,有规划、有计划、有进度、有项目、有资金保证,各项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乡村振兴是持久战,它有总体规划、工作计划、重大工作安排、进展要求和工程项目等。这些规划要结合脱贫攻坚完成情况和乡村振兴新的目标要求,缺什么补什么。乡村振兴要制定一个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短期过渡计划(2—3年),为脱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过渡期。乡村振兴规划应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注重质量、从容建设,衔接好市县总体规划、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扶贫搬迁、产业结构调整等专业规划。
    政策衔接。脱贫攻坚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也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政策。要按照乡村振兴要求,保持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使有调整,也应该有一个过渡期,要使一些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转化为制度性安排。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对现有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分类确定需要取消的、接续的、完善的或强化的扶贫政策,注重总结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政策转变,把临时性帮扶政策转成常态化支持政策,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
    投入衔接。一是政府投入为主导和主体、金融资金为引导协同、社会资金为参与补充。这是脱贫攻坚投入体制,乡村振兴也要延用这一做法。二是强化资金整合,确保资金投入与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相匹配。把脱贫攻坚、公共事业发展和涉农资金等多方投入与乡村振兴投入统筹起来,捆绑使用,发挥资金合力效益。三是借鉴并创新脱贫攻坚的资金筹措方式,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扶贫和乡村振兴事业。四是进一步完善并延用扶贫资金监督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对投入乡村振兴的资金加强绩效评价、审计督查,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合法、效益最大。
    产业衔接。一是制定县级、乡级以及村级的产业振兴规划,在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指引下,发挥各地特色,制定阶段性的产业规划。二是在原有扶贫产业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产品增加值。三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四是加强直接提高农民收入的产业的对接,一些在脱贫攻坚中实施的成效显著、老百姓认可、技术含量较高,又有市场潜力的产业,如种植、养殖、旅游、务工、光伏等,把它们做实做真做细做稳做大做强做新。
    生态保护衔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绿色减贫和绿色振兴的理念,正确处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以绿色发展引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实现乡村振兴。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强化生态保持对乡村振兴作用,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让绿水青山成为贫困群众长期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经济社会的动力源泉,努力补齐农村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的短板。
    工作队伍和人才的衔接。一是留下来。原来的对口帮扶单位、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不可能长期留下来,要探索人走事不走、工作不断线、帮扶水长流的办法,不要人走了,事也断了。二是引进来。重点引进三类人,一类是下乡返乡创业的人,这类人主要对产业发展能发挥作用;另一类是有技术的专家、医生、教师,这类人主要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作用;还有一类是退下来的返乡干部,这类人主要能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三是培养人。挖掘培养乡土人才,这才是根本。农村要长治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没有乡土人才的成长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要有计划、有目的、大规模、持久地培养一批乡土人才。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南林村的正方兰花基地,脱贫户李文关在对兰花进行日常管护。武昊 摄 


    (作者系省扶贫办原副巡视员)
    来源:《今日海南》
    作者:王远玉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